方术内容
采用艾条温和灸,取穴:百会、大椎、风池、太冲。痰浊:加丰隆;血瘀:加曲池、膈俞;气虚:加足三里、气海。
用法:每穴20分钟,每日1次
临床疗效
冶疗40例,治愈2例,显效10例,好转21例,无效7
例,总有效率为82.5%。
治验点评
中风后郁病的主要病机是督脉失调、气机逆乱,兼见痰浊、血瘀、气虚。脏腑虚衰、元神失养是本病的重要发病基础。艾灸取穴百会、大椎可振奋督脉之气,扶正气,疏郁滞,是近部取法又属循经取穴。风池、太冲和解少阳,调畅厥阴,理气解郁。四穴相配可使阳气上达清窍以养神,内调逆气以解郁,有从阳引阴,调理督脉,疏调气机之功。痰浊者加丰隆祛痰降逆、开窍醒神;血瘀者加曲池、膈俞活血化瘀通络;气虚者加足三里、气海健脾和胃、培补元气,调补冲任,与百会相配又可通任督二脉脉气,使阴阳平衡,气血调畅。中风后抑郁症的患者中脑卒中与抑郁是互为因果的,抑郁严重程度往往与卒中急性期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反之亦然。脑中风后恢复早期是肢体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有研究认为与局部血流的低灌注有关,这种血流的降低与抑郁的严重程度相关;与大脑损害后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下降有关;与卒中后多因素导致患者心理平衡失调有关。艾灸治疗的中风患者可以在发病后早期改善脑血流灌注,协调脑内单胺类递质的含量、改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提高葡萄糖代谢等,为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创造基本的条件。同时艾灸疗法副作用少,避免了长期服用抗抑郁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