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医案、配方

浏览: 发布时间:2021-06-20 17:25:16

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

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属于中医学“血证”范畴。古方书上称之为“瓜藤缠”。《血证论·瘀血》载:“瘀血在经络则结为癀痕……气为血滞,则聚而成形”。本病的发生,多为劳累过度,或久立久蹲,或久行负重,致经络气血不畅,久而瘀滞成结节。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下肢(主要发生于下肢)的小血管炎,其病理机制主要是皮下组织的小血管出现炎性变化。在血管周围及静脉管壁有肉芽肿样浸润,血管内膜变厚,管腔变小甚至闭塞。换言之,是小血管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病变,这在中医学中相当于“瘀血”活血化瘀法可以行血消瘀,改善小血管的血液循环,使受累组织的炎症消失,血管内膜水肿改善,管腔变大,血运正常。

【临床应用】

刘顺俊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基本方:桂枝10g,茯苓15g,牡丹皮(去心)10g,赤芍12g,桃仁(去皮尖、捣)9g,水煎服,每日1剂,空腹温服3次,每次100ml加减法:气虚者加黄芪60g;血瘀盛者加三棱6g、莪术6g;热重者加黄柏10g;下肢浮肿者加防12g、冬瓜皮15g;面部浮肿者加羌活6g;兼有表证者加防风15g;结节大而不易消退者加当归尾15g、丹参12g。治疗患者30例,门诊病人19例,住院病人11例。男性9例,女性21例。15~20岁2例,21~30岁10例,31~40岁17例,41岁以上1例。病程最短半月,最长者1年。主要临床表现:皮下结节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疼痛但不破溃,呈圆形或梭形,小如黄豆,大如杨梅,多发生于下肢,上肢少见,容易复发。发病时或伴低热,倦乏力,关节疼痛,食欲不振,下肢浮肿脉涩,舌质暗有瘀点,苔薄或薄白。血常规及抗链球菌溶血素0一般正常均运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结果:痊愈23例,皮下结节完全消散,低热、关节疼痛等全部消失,随访3年未复发;好转5例,皮下结节经1.5个半月治疗完全消散,2年后有轻微复发;无效2例,服药15剂后,皮下结节部分减退,仍倦怠、关节疼痛。

【病案举例】

谭某某,女性,35岁,教师,于1981年6月15日在门诊治疗。

下肢出现皮下结节半月,疼痛,自述结节颜色由晴红转为淡红,伴发热、倦怠、关节疼痛、面部及下肢浮肿,食欲减退,脉涩,舌暗红有瘀点,苔薄黄。体温38℃。以桂枝获等丸加防风15g,羌活6g,防12g.3天后复诊:面部及下肢浮肿完全消失、下肢皮下结节变小并有部分消散,饮食增加。上方去防风、羌活、防己,加当归尾15g,丹参12g。继用15天。三诊:下肢皮下结节完全消失,精神好转,关节活动如常,饮食恢复正常,脉缓,舌红润,苔薄白。继用桂枝茯苓丸加当归尾10g,连用27剂。停药后随访3年未复发。

按:笔者悟桂枝茯苓丸中奥妙在桂枝通阳活血,茯苓导利安正,牡丹皮、桃仁破瘀消结,赤芍行血止痛,故试用之治疗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原则。本方一般连续服用40~50剂,方可避免复发。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中心性

中草药2021-06-20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医案、配方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梅尼埃

中草药2021-06-20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梅尼埃综合征医案、配方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慢性鼻

中草药2021-06-20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慢性鼻窦炎医案、配方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鼻腔血

中草药2021-06-20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鼻腔血管瘤医案、配方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声带息

中草药2021-06-20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声带息肉医案、配方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枕头功效与作用及制作方法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化不良医案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配方组成、临床应用禁忌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葚与什么搭配一起泡茶喝好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

中草药2019-08-30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外敷的作用功效与用量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