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的肿瘤之一,是指发生于卵巢的囊性肿物。
绝大多数卵巢囊肿为良性,亦有少数属恶性或有恶变的可能。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30~40岁发病率最高。本病属中医学“”范畴。卵巢囊肿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脉证并治》其曰:“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者胎动在脐上者,为瘤痼害。……下血者,后断三月虾也。所以血不止者,其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仲景所指的病相当于妇人腹部的肿瘤包块,卵巢囊肿属此范畴。在治疗方面张仲景首先提出宜用下法,药用桂枝茯苓丸,寓活血化瘀以除瘤之意。气血津液失调是卵巢囊肿的病机关键,本虚标实是发生机制,肝血不足、肝郁脾虚为本,气滞血瘀、痰瘀互结为标。多数医家认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是卵巢囊肿的主要病机。
中医目前对卵巢囊肿的治疗,除活血化瘀外还采用了祛痰、利湿、清解、散寒、软坚等诸法,在方剂的应用上临床多选用东汉张仲景的桂枝茯苓丸。现代医学认为,桂枝茯苓丸能够改善卵巢、附件等组织、器官的微循环,增加局部的血流量,使囊肿内的水液消散,软化纤维组织,使囊壁包膜溶解吸收而囊消病除。
【临床应用】
姜玉凤用桂枝茯苓丸合金铃子散加减:桂枝6g,茯苓15g,赤芍、牡丹皮、桃仁、金铃子、延胡索、当归尾、浙贝母各10g,红藤、败酱草各30g,生甘草3g。白带多者加黄柏、椿根皮;腰痛加川断、桑寄生;少腹有下坠感者加黄芪。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治疗卵巢囊肿15例中,年龄最小26岁,最大40岁。囊肿最小1.7cm2.5cm×2.0cm,最大5.1cm×5cm×5cm,均B超确诊。妇科检查均可触及一侧附件有大小不等的肿块,伴轻度压痛。自觉少腹胀痛或有下坠感、腰痛,均有月经不调。方用桂枝茯苓丸合金铃子散加减治疗。治疗结果:15例经治疗自觉症状逐渐下消失,妇科检查转阴,B超复查囊肿全部消失。服药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4个半月,平均46天。
吴金娥等以桂枝茯苓丸为基本方,药用桂枝10g,茯苓1520g,赤芍15g,牡丹皮10g,桃仁10g(打,青皮10g,小茴香6g,川楝子10g,昆布10g,海藻10g。湿热甚者加苍术、蒲公英;腰骶部酸胀者加杜仲、巴戟天;乳房胀痛者加用柴胡、郁金、白芍。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20天为1个疗程,间隔1周再行第2个疗程,月经期暂停服药,治疗1个疗程后复查B超。2个疗程无效改用其他疗法。治疗卵巢囊肿50例:患者均为已婚妇女;年龄20~34岁24例,31~40岁21例,41~45岁5例;病程最长12年,最短半年。
全部病例均经妇科或B超检查确诊,肿块最大为7.5cm×5.8cm,最小为4.5cm×3.2cm。均排除恶性肿瘤。伴原发性不孕12例,继发性不孕27例,结扎术后11例。治疗方法: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20天为1个疗程,间隔1周再行第2个疗程,月经期暂停服药。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正常,B超复查肿块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正常,B超复查肿块缩小在1cm以内;无效:临床症状部分好转,但B超检查肿块无任何变化。
服药2个疗程后治愈47例,显效2例,无效例,总有效率为98%孔令梅等用桂枝茯苓丸为基本方,药用:桂枝15g,茯苓15g,牡丹皮10g,赤芍15g,桃仁10g,昆布15g,海藻20g,牡蛎30g,蜂蜜30g,醋30g,每日1剂。加减:气滞血瘀明显者加丹参、三棱、莪术;便秘加大黄,瘀积较久者加炮穿山甲鳖甲;体胖痰湿盛者加陈皮、贝母、夏枯草;体弱者加人参、黄芪当归治疗卵巢囊肿50例中,一侧患病者38例,双侧患病者21例,年龄20~30岁21例,31~40岁26例,41岁以上3例;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6年。50例均经B超确诊。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B超检查囊肿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B超检查囊肿明显缩小;无效:临床症状存在,B超检查囊肿未见缩小治疗结果:痊愈24例,好转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
王惠兰均以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药用:桂枝15g,茯苓15g,牡丹皮15g,赤芍15g,桃仁15g,黄药子30g,鸡内金15g,水蛭15g(焙干研末装胶囊冲服),荔枝核15g,乌药15g。每日1剂,水煎分4次服。另在服汤药的同时,加服大黄?虫丸1丸,早、晚各1次。
一般以服药3个月为1个疗程,少数病例加服1个疗程。治疗卵巢囊肿患者300例中,发病年龄25~50岁,平均37岁。患者早期均无特殊自觉症状,仅有腰酸或小腹下坠感,亦有伴月经及白带改变者,大多数患者是在健康普查中或以不孕症来诊时发现,因此多数患者病程不易明确。本组病例均经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而确诊,并排除恶性病变。囊肿大小在8cm×8cm以内,大于此者建议采用手术治疗。囊肿蒂扭转的急诊病例,亦不在本文观察范围。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或明显缓解,妇科检查及B超证实囊肿缩小一半以上;无效: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妇科检查及B超证实囊肿缩小不及一半或囊肿增大。治疗结果:本组300例经1~2个疗程治疗后,痊愈255例(85%),好转30例(10%),无效15例(5%),总有效率为95%,所有病例在服药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史根兰等用桂枝茯苓丸加减为基本方:桂枝15~20g,茯苓15~20g,牡丹皮15~20g,桃仁15~20g,赤芍15~20g,丹参10~20g,薏苡仁30~50g。血热者加生地黄、黄芩;血虚者加当归、阿胶;漏下不止者加槐花、赤石脂;带下量多者加黄柏、椿根皮;贫血者加黄芪、党参、何首。每日1剂,水煎服,15日为1个疗程一般连服2个疗程。治疗卵巢囊肿36例,年龄最大47岁,最小24岁,平均35.5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3个月临床表现有下腹坠痛不适、腰酸痛,月经前后无定期或下腹部有包块。B超检查提示:单侧囊肿31例,双侧囊肿5例。囊肿最大者为12cm×10cm×8cm,最小者6cm×5cm×4cm。卵巢囊肿蒂扭转,伴心、肝、肾功能不全,全身功能衰竭,囊肿有恶变可疑,合并妊娠者,均不在观察之列。桂枝茯苓丸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15日为1个疗程。一般连服2个疗程。本组36例,全部治愈。服药最少15剂,最多60剂。
陈玉聪处方以消瘰丸(玄参、牡蛎、贝母《医学心悟》)合桂枝、、
茯苓丸(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药《金匮要略》)为基础方,加皂刺、山慈菇、夏枯草、白芥子组成。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每疗程后B超复查观察囊肿状态。随症加减:月经量多者去桃仁、牡丹皮,加田七(少量)、阿胶;腹痛甚者加乌药、延胡索;气虚者加生芪、党参;月经暗红有瘀块者加失笑散(蒲黄、五灵脂);冲任有热者加生栀子。治疗卵巢囊肿83例,B超检查为单侧发病,边界清晰光滑,内部呈无回声或少许弱回声,或分隔光带的生育期病人。随机选择单侧囊肿不大于6cm的为治疗对象。其中20岁以下6例,20~30岁20例,30~40岁40例,40岁以上17例。无自觉症状,体检中B超检查发现的40例,阴道不规则流血就诊的8例,月经紊乱就诊的25例,下腹部不适感就诊的10例。囊肿小于2cm的35例,2~3cm的20例,3~4cm的13例,4~5cm的10例,5~6cm的5例。以消瘰丸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
B超检查囊肿完全消失为治愈;囊肿缩小为有效;治疗6个疗程后,囊肿不缩小或反而增大,或转为实性肿物为无效83例经治疗后痊愈61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有效率8.9%其中2cm以下病例痊愈34例,无效1例;2~3cm的病例痊愈15例,有效4例,无效1例;3~4cm的病例痊愈7例,有效例,无效2例;4~5cm的病例痊愈5例,有效2例,无效3例;5~6cm的病例痊愈1例,有效1例,无效3例。疗程最短的15天,最长的3个月。
祝云以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为基本方随症加减。基本方:桂枝、牡丹皮、桃仁、当归、川芎、白术、泽泻各15g,茯苓、芍药、海藻各30g,水蛭10g(焙干研末装胶囊冲服)。加减:腹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各15g;月经量多、经期延长者加荆芥炭10g,旱莲草15g;若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升高加败酱草30g;痰湿甚者加昆布15g、半夏15g;瘀血重者加三棱15g、术15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后复查1次B超。治疗卵巢囊肿80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19岁均以B超为诊断依据。双侧卵巢囊肿12例,单侧68例;囊肿最大为7cm6cm×4cm;最小2.0cm×3.0cm×1.2cm;伴月经紊乱23例本组病例治疗前均动态观察1个月,排除囊肿自然消退的可能。服药3个疗程后,自觉症状全部消失,B超检查卵巢囊肿消失为治愈;自觉症状全部消失,B超检查卵巢囊肿在原基础上缩小2/3为显效;自觉症状无改善,B超检查卵巢囊肿在原基础上缩小1/3为有效;自觉症状无改善,B超检查无变化为无效。本组80例,经30~90天治疗,痊愈49例,占61.25%;显效28例,占35%;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25%
吕桂香等用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和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方,药物组成:桂枝、茯苓、牡丹皮各15~25g,赤芍、当归、川芎、白术各20~15g,桃仁、泽泻各25~30g,薏苡仁败酱草各30~50g,炮附子5~15g。用法:每日1剂,煎服早、晚各1次。药物剂量可随症加减。如阳虚证明显,见四肢厥冷、少腹冷痛等,可加重附子、桂枝用量;湿热证明显,如带下量多色黄,月经先期量多,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等,可加重白术、泽泻、薏苡仁、败酱草用量,对桂枝、,
附子等药则减量;血瘀证明显,见舌下脉络瘀血或舌有瘀点、瘀斑、少腹痛,入夜尤甚,固定不移者,可加重川芍、当归、桃仁、赤芍用量。1个月为1个疗程,月经期停药以防经血过多,每一疗程结束时做B超检查以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卵巢囊肿48例,年龄最大者54岁,最小者23岁,其中23~40岁26例,41~50岁9例,50岁以上4例;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3年,其中2~6个月者32例,6个月以上者16例;病人均经妇科及B超检查确诊,左侧囊肿18例,右侧囊肿21例,双侧9例,囊肿最小1.8c×2.5cm,最大者9.7cm×8.7cm。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经妇科检查、B超检查均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未复发;显效:临床症状经妇科检查明显改善,B超检查囊肿缩小2/3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改善,囊肿缩小1/2以上;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加重。治疗结果:本组例中治愈22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6%服药时间最短者30天,最长者130天,服药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王瑞芳等采用中药逍遥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基本方:柴胡10g,当归12g,白芍15g,茯苓25g,白术12g,薄荷6g,桂枝10g,牡丹皮10g,桃仁12g,半夏10g,穿山甲10g,王不留行15g。水煎服,每日1剂。加减:气虚明显者加黄芪30g,党参15g;阴虚较甚者加玄参15g,生地黄20g;阳虚者加菟丝子15g,仙灵脾15g;血虚者加黄芪30g,熟地黄20g;兼有湿热者加败酱草30g,夏枯草12g;少腹坠胀者加乌药10g,枳实10g.20天为1个疗程,月经期停止服药。治疗卵巢囊肿43例,年龄24~49岁,平均32.2岁;已婚41例,未婚2例;发病部位右侧18例,左侧22例,双侧3例;囊肿最大者11.6cm×9.6cm,最小者4.2cm×3.7m;临床表现月经不调者18例,带下增多者19例,不孕者5例,小腹坠胀隐痛者22例,腰酸者12例,无明显症状者6例。全部病例均经妇科及B超检查确诊采用中药逍遥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痊愈:囊肿消失,临床症状解除;好转:囊肿缩小,临床症状减轻;无效:囊肿无变化或增大。结果:43例中痊愈12例,好转2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7%。
治疗时间最短者1个疗程,最长者3个疗程,平均2.1个疗程。
武风英根据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拟定了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的治疗原则。全部病例均以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药用:桂枝15g,牡丹皮15g,茯苓15g,赤芍15g,桃仁15g,水蛭(另包)5g三棱10g,白术10g,白芥子10g,穿山甲10g。另外,水蛭焙干研末装胶囊药汤冲服,这样既可减轻水蛭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又较水蛭入煎剂中有效成分析出更充分。在上述药物基础上,还可根据病人整体状况及伴发症状给予辨证施治、随症加减气虚者加黄芪、党参;湿盛者加泽泻、薏苡仁、车前子、猪苓;下腹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乌药;湿热盛者加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阳虚者加肉桂、鹿角片等。每日1剂,水煎分3次,饭后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行经期间停药,一般用药3个疗程,无效者改用其他方法治疗。治疗卵巢囊肿50例,全部为已婚妇女,年龄在22~50岁之间。大多数患者是在妇科病健康普查中,或因其他妇科病来妇科门诊就诊检查时发现的,因此多数患者病程不明确。此病患者早期多无特殊自觉症状,有的伴有腰酸、下腹坠胀感或伴月经及白带异常等,症状多不典型。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经妇科双合诊检查和B型超声波检查而确诊。
经过严格的筛选,并排除恶性病变及卵巢、输卵管炎性包块等疾病。
囊肿最大的5.8cm×6.0cm,最小者2.2cm×2.4cm,大于6cm×6cm以上者建议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标准:治疗后经妇科双合诊及B型超声检查,囊肿完全消失者为痊愈;囊肿较前缩小者为好转;囊肿未缩小者为无效。治疗结果:痊愈20例,好转28例,无效2例,有效率96%。痊愈者中,2个疗程囊肿消失者1例,3~4个疗程囊肿消失者9例。所有病例在服药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程群等运用妇康汤,药物组成: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赤芍药、蜈蚣、土茯苓、三棱、莪术、威灵仙等。功效:温阳利水,活血化瘀。给药方法:上药每剂浓煎成450ml,分3袋装,每次1袋,每日3次于餐后1h温服,经净后第二天开始服药,20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观察2002年8月~2005年8月在荆州市中医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卵巢囊肿患者。采取随机对照、开放的原则分为妇康汤治疗组40例,其中轻度10例、中度22例、重度8例;年龄(34.15±6.74)岁;病程最长4年4个月,最短3个月;已婚39例,未婚1例。桂枝茯苓汤对照组40例,其中轻度11例、中度20例、重度9例;年龄(33.46±6.81)岁;病程最长4年2个月,最短2个月;已婚38例,未婚2例。两组病例在病情轻重、年龄、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选择: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四版教材《妇产科学》及1995年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修订版)拟订标准。①由妇科内诊检查或肛查,于子宫旁能触及卵巢肿物,单侧居多,且其,;,
表面光滑,质地呈囊性感,活动好,无明显触痛;②经B型超声波探查提示卵巢肿块,形状规则,边界整齐、清楚,壁光滑、完整,内部为无回声暗区,或见分隔;③血清癌抗原CA125<2014U/ml者,CEA<4614mIU/ml。疗效判断标准: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血瘀证的疗效判定标准及《中医妇产科学》2001年10月版。治愈:卵巢囊肿经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消失,临床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卵巢囊肿经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囊肿三径之和缩小1P2以上,临床症状部分或全部消失,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卵巢囊肿经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囊肿三径之和减小1P3以上,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坚持服药3个疗程以上,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囊肿三径之和无改变或缩小不足1cm,自觉症状减轻或无改变,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妇康汤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桂枝茯苓汤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治疗结果有显著差异。
蒋惠芳以桂枝茯苓丸加味。药用:桂枝6~9g,牡丹皮、赤芍、制香附、泽泻各10g,皂角刺、桃仁、莪术、白术各12g,茯苓、车前子(包)各15~20g,夏枯草、丹参各15~3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经期停服。如腹痛严重加川楝子、延胡索各10g;腰痛加续断12g,桑寄生15g;纳差去夏枯草,加砂仁(后)5g,炒麦芽15g;囊壁厚加穿山甲12g,牡蛎(先)30g西药以青霉素钾480万U、庆大霉素24万U静脉滴注每日1次或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庆大霉素8万U,肌内注射,日2次,共5~7天。腹痛明显加甲硝唑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过敏者改用林可霉素。多功能微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5~20min,阴道出血期间停用。治疗1周为1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进行B超复查。治疗卵巢囊肿60例,均经县、市级医院妇科检查和B超证实为,其大小以直径在6cm以内为观察对象。年龄最小23岁,最大50岁,平均37岁;已婚57例,未婚3例(均有人工流产史);病程最短2个多月,最长3年;双侧囊肿2例,单侧囊肿58例;腹痛伴带下增多39例,腰骶痛伴白带增多5例,腹痛伴月经失调10例,妇女病普查时发现6例综合治疗后治愈(囊肿等症状消失)35例;有效(症状消失或好转,囊肿较前缩小)2例;无效(治疗2个疗程,症状有好转,囊肿无缩小)3列。总有效率为95%。
【病案举例】
谭某,女,25岁,工人,1991年5月10日初诊。患者于4年前因未婚先孕而行人流术,术后2个月开始出现下腹部胀痛不适,每逢经期症状加重,未做系统检查和治疗。婚后症状日趋严重,每次房事后可诱发下腹部疼痛;经行不畅,量少色暗有血块,伴有腰骶部酸胀不适。诊断为右侧卵巢囊肿。因婚后未孕不愿手术而要求中医治疗。
刻诊:面色不华,形体消瘦,精神抑郁,肌肤欠润,舌质暗、边有瘀点,脉沉涩。妇科检查:右侧附件区可触及一囊性肿物,表面光滑,质中,触痛明显,左侧附件(-)。B超检查:右侧附件区可探及4.4cm×3.7cm低回声区,边界清,左侧附件(-)。证属气滞血瘀,瘀血停滞,积而成癥。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散结。方用桂枝茯苓丸方加味:桂枝10g,茯苓20g,赤芍15g,牡丹皮10g,桃仁10g(打),青皮10g,小茴香6g,川子10g,昆布10g,海藻1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连服7剂后下腹及腰骶部胀痛明显减轻,精神较前好转,药已对症,效不更方,继服10剂,诸症消失停药1周再行妇科检查,右附件区未触及肿块。B超复查右侧卵巢囊肿已消失,继守原方5剂巩固治疗,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丸改汤意取速效,加入昆布、海藻牡蛎等以增强软坚散结之力,再加入蜜、醋二味,一取蜜润滋补,一取酸收软坚,如此一润一收,促进了癥块的速行、祛邪而不伤正,所以在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
高某某,女,38岁,少腹疼痛,月经紊乱,量多,腰痛已半年。
经某医院妇科检查,附件部位触及有肿块,又经B超检查示:右侧卵巢处有一个4.8cm×3.6cm×2.7cm囊肿,左侧卵巢处有一个4.3cm×3.5cm×2.5cm囊肿,确诊为双侧卵巢囊肿。建议手术切除。
患者因俱怕手术要求中药治疗。症状如前述,脉弦滑,舌紫苔腻、体质肥胖,诊为瘀积。处方:桂枝15g,茯苓20g,牡丹皮10g,赤芍15g,桃仁10g,昆布15g,海藻20g,牡蛎30g,大黄5g,陈皮15g,贝母10g,夏枯草15g,蜜30g,醋30g,5剂。服药后,阴道排出大量血性黏液状物,无其他不适感。继服上方5剂,血性物排出逐渐减少,下腹痛减轻,又服药5剂后,血性物已无,经B超检查示:双侧囊肿均消失。为巩固疗效,又照上方做丸药一料,每丸重20g,1次1丸,1日3次,连服1个月后,临床症状均消失,月经恢复正常。临床治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
安:《金匮要略》曰:“妇人宿有病,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方中桂枝通血脉,茯苓安正气,芍药和营,牡丹皮、桃仁活血化瘀,合而用之,为祛瘀化之剂。丸改汤意取速效,加人昆布、海藻、牡蛎等以增强软坚散结之力,再加入蜜、醋二味,一取蜜润滋补,一取酸收软坚,这样一润一收,促进了癥块的速行、俾邪祛而不伤正,所以在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
胥某,女,28岁,1993年2月19日初诊。患者曾因右下腹包块迅速长大,在当地西医医院就诊,确诊为右侧卵巢囊肿,于月前行手术摘除术。近1个月来,患者自觉左下腹出现包块,伴腰酸、小腹坠胀、月经量减少。妇科检查:左侧附件扣及包块,活动,无压痛,表面光滑;B超提示:左侧卵巢区4.2cm×7.cm囊性占位。舌质淡,苔白膩,脉沉细。诊为卵巢囊肿(癥瘕)。予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15g,茯苓15g,牡丹皮15g,赤芍15g,桃仁15g,黄药子30g,鸡内金15g,水蛭15g(焙干研末装胶囊冲服),荔枝核15g,乌药15g每日1剂,水煎分4次服;并早、晚各服大黄?虫丸1丸。共服药30剂,腰酸、小腹下坠等症状完全消失,妇科检查双侧附件未扪及异常改变,B超检查未探及特殊回声,遂停药。鉴于患者平素体质较弱,嘱服成药归脾丸、金鸡片、补中益气丸以调养扶正,巩固疗效。
按:水蛭在本方中用量达每剂15g,大大超过常规用量。这是笔者在临床上逐渐摸索出来的,首先以小剂量开始,渐增至目前这个剂量。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将水蛭文火焙干研细,装入胶囊,随药汁冲服。这样既可避免水蛭对上消化道的刺激作用,且较水蛭入煎剂中药量更大,并易于控制和调整剂量,以充分发挥水蛭的逐瘀攻坚的作用。
华某,女,32岁,教师,于1998年7月20日就诊。主诉:右下腹疼痛2天,伴腰酸。平素月经规律,痛经(),二便正常。舌淡紫,苔白腻,脉沉弦而滑。B超检查示:右侧卵巢有5.0cm×.0cm×3.5cm大小囊性肿物。治以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加味。
桂枝、牡丹皮、桃仁、泽泻、白术、当归川芎、芍药、大黄各15g,茯苓、海藻、昆布、红藤各30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水蛭10g焙干研末冲服。1个月后复诊,腹痛缓解,B超复查示:右侧卵巢肿物缩小,大小约为3.5cm×2.0cm×2.0cm继服上方1个月,B超检查示:肿物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桂枝茯苓丸是祛瘀化癥之剂,仲景用来治疗妊娠腹中癥块所致之经血漏下不止。当归芍药散仲景用来治疗妊娠脾胃虚弱、肝脾不和而致腹中绞痛。二方合用,治疗寒凝血滞湿阻之证,效果甚佳。方中桂枝温阳通血脉,桃仁、牡丹皮活血化瘀当归活血养血,川芎理气行血,白芍调营养阴,上药合用可活血化瘀,疏通血脉;茯苓、泽泻、白术健脾利水渗湿。本方活血化瘀利水而不伤正。另外,在原方基础上,加入既能攻逐瘀血,又能通行水道的水蛭,而且加大剂量至10g,无任何副作用发生。海藻据《本经》记载:“主瘿瘤结气”、“癥坚气”,具有良好的消痰软坚功效,为治疗瘿瘤之要药。现代药理又证实可使卵巢增厚之包膜软解,有促使病理组织崩溃和溶解的作用。海藻、水蛭为治卵巢囊肿之要药。
王某,女,41岁,工人,1998年3月初诊。患者近1年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色味无异常,少腹痛,性交后明显。妇科检查:子宫大小、位置正常,右侧附件压痛,可触及鸡蛋大包块,活动度欠佳,后陷凹及宫骶韧带可扪及散在、多个小结节,触痛明显B超显示:右侧卵巢可及36mm×42mm透声暗区余无异常。面色苍白,少腹冷痛,带下量多,清稀无味,四肢末梢欠温,腰酸体倦,舌质淡黯、薄白,脉沉缓而滑。辨证属脾肾阳虚,寒湿内蕴以致血行不畅,蕴结而成癥。处方:桂枝20g,川芎、牡丹皮、桃仁、赤芍各15g,当归、败酱草、茯苓各20g,薏苡仁各35g,炮附子15g,每日1剂。服用45剂(仅作药物剂量增减,药味不变)。月经恢复正常。
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桂枝茯苓丸是《金匮要略》中治疗“妇人宿有癥病”的要方,也是现代中医治疗妇科癥痕积聚最习用的方剂,具有消瘀化之效。当归芍药散作为治疗“妇人怀妊,腹中病痛”的方剂,具有养血疏肝、健脾利湿的功效,不但广泛用于妇科腹痛,极为有效,对于卵巢囊肿患者腹痛、性交痛的治疗颇有效验。薏苡附子败酱散作为肠痈脓已成的处方,用败酱草破瘀消痈,薏苡仁健脾利湿,尤其配伍附子辛热散结,合于卵巢囊肿患者之病机。单用此方报道治疗卵巢囊肿者也取得了良效。笔者认此三方合用治疗卵巢囊肿,临床观察证实疗效颇佳。
石某,38岁,已婚,1995年3月2日初诊。自述月经延期半年,经量可,色黯有块,白带量多色黄,小腹坠胀隐痛。舌暗红,边有瘀斑,苔薄黄,脉弦细。腹部B超示:子宫大小正常;左侧卵巢9.6cm×7.2cm,右侧6.6cm×5.6cm,包膜完整,边界清晰。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活血化瘀。予基本方(柴胡10g,当归12g,白芍15g,茯苓15g,白术12g,薄荷6g,桂枝10g,牡丹皮10g,桃仁12g,半夏10g,穿山甲10g,王不留行15g)加败酱草30g,夏枯草12g,乌药10g,枳实10g.1个疗程后复诊,症状明显好转B超示:左侧卵巢7.8cm×6.2cm,右侧4.2cm×3.6cm。上方加减继服2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恢复正常。
李某,女,29岁,生育一女。2002年妇科病普查普治中,B超检查提示:右侧卵巢液性囊肿,大小为5.cm×5.8cm。妇科双合诊检查:右侧附件扪及包块(大小同B超所示),呈囊性,活动度好,表面光滑,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舌质淡有瘀斑,苔白微腻,舌边有齿印,脉细涩无力。患者平素体胖乏力,易于感冒。诊断为卵巢囊肿(癥瘕),证属气虚痰瘀互阻型,治疗以活血化瘀、消痰除为主,在桂枝茯苓丸加味
【桂枝15g,牡丹皮15g,茯苓15g,赤芍15g,桃仁15g,水蛭(另包)5g,三棱10g,白术10g,白芥子10g穿山甲10g】,再加上黄芪20g,泽泻10g,炒白术15g,薏苡仁20g车前子5g,水煎服。服第1个疗程完毕后,囊肿明显缩小,B超提示:囊肿2.2cm×2.8cm;第2个疗程结束,囊肿消失,至今未再复发。鉴于患者平素体虚易感冒,嘱服玉屏风散,以调养扶正,增强体质。
按:在桂枝茯苓丸基础上加入了水蛭、白芥子、三棱、白术、穿山甲,以加强活血祛瘀、化痰消之力。笔者据这几年的临床经验体会到,加用泽泻、猪苓、薏苡仁这些渗湿利水药物后,囊肿消失较快,因囊肿为液体性的。笔者在上述药物基础上,又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及伴发症状,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在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前提下,随症加减,灵活应用,相得益彰,收效更快,疗效更显著。给大部分卵巢囊肿患者,在囊肿不太大(小于6cm×6cm)不值得手术或者惧怕手术的情况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