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原发性痛经医案、配方

浏览: 发布时间:2021-06-20 16:33:37

原发性痛经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多见于青年妇女。痛经发病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不同病因,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以致“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其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

【临床应用】

金明玉等运用加味桂枝茯苓丸,基本方:党参20g,桂枝10g,赤、白芍各15g,赤、白茯苓各15g,桃仁10g,牡丹皮10g,制香附15g,当归15g,丹参15g,阿胶15g(烊化),益母草20g,乌药20g加减:经色紫而夹瘀块,或少腹胀痛甚者,酌加川芎、艾叶、红花、牛膝;经水刚至而量少,暂去益母草不用经行将尽,而量仍多或日久淋漓不断者,益母草加至30g;久寒痛甚者,加炮附子10g,延胡索10g;兼外感与内伤食滞者,去党参加荆芥穗、广陈皮。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痛经50例,年龄最大5岁,最小14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5年。临床表现:经期小腹胀、冷痛、拒按,疼痛可引起全腹或腰骶部疼痛,或外阴、肛门坠痛,伴胸胁、乳房作胀,经色紫黯有块,量少,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疼痛消失舌质黯或有瘀点,脉沉弦,妇科检查排除宫外孕、子宫肌瘤等治疗运用桂枝茯苓丸加减口服。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经前或经期小腹胀冷痛及乳房胀痛,腰骶痛症消失,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有效:经前或经期小腹胀冷痛、乳房胀痛、腰骶痛明显减轻;无效:症状稍有减轻或无明显改变。治疗结果:14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临床痊愈32例,占64%;有效14例,占28%;无效4例,占8%;总有效率92%

姜雅晴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根据症状表现而加减化裁。基本方:附片15g(先煎)、桂枝10g、茯苓20g、白芍20g、桃仁10g、牡丹皮10g、制香附15g、当归15g、丹参15g、益母草20g、乌药20g、党参20g。加减:气滞血瘀、血块大而多者,加川芎、红花、炒艾叶,腹痛甚者加延胡索,色暗、量多者重用益母草,气短、乏力者加黄芪、阿胶,伴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生姜服法:每日1剂,水煎服,于行经前开始服药10剂,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痛经6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年龄15~40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5年,疼痛时间2~3天,主要表现为月经前后、经期出现周期性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部,疼痛难忍,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恶心、呕吐,胸胁、乳房胀痛,经色紫黯有血块,血块排除后痛减,舌质黯或有瘀点,脉沉紧或弦涩,经检查排除宫外孕。均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疼痛消失,停药后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者好转:连续3个周期疼痛减轻者;无效:疼痛未见改善。治疗结果:60例患者中痊愈50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治愈好转率95%。

王亚茹等用桂枝茯苓胶囊每次3粒(930mg),日服3次,经期停服,经期加服维生素B20mg,每日3次,连用3个月为1个疗程。

治疗痛经94例,未婚38例,已婚56例;年龄16~60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2~3个月,均有痛经症状。病例选择标准:选择有痛经病史,初诊未用过其他药物,或有一定疼痛程度,用药效果不明显或无效的痛经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同时注意排除由内、外科疾患如便秘、腹泻、肠胀气、膀胱激惹症等在经前或经期出现腹痛的病例,从而减少干扰因素。诊断标准:按第5版教材《妇产科学》“痛经”一节诊断。临床根据疼痛程度分为3级,I级疼痛尚可忍耐,间或伴有恶心、呕吐;Ⅱ级,疼痛难以忍受,不能工作,伴恶心、呕吐;Ⅲ级,剧痛甚至晕厥,伴面色苍白,肢冷汗出。治疗方法:观察组58例,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每次3粒(930mg),日服3次,经期停服,经期加服维生素B620mg,每日3次,连用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36例,口服吲哚美辛加维生素E治疗1个疗程,均随访。疗效判断标准: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按随访时记录情况判断。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治疗后症状缓解或仅有轻微疼痛;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观察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72%

王志红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桂枝10g,赤、白芍各15g,牡丹皮10g,茯苓30g,桃仁15g。加减:若气滞血瘀者合失笑散加红花、香附;寒湿凝滞者合二陈汤加薏苡仁、苍术、车前子、小茴香;湿热壅滞者加败酱草、薏苡仁、忍冬藤、栀子;气血虚弱者加当归、北黄芪、党参;肝肾亏损者去牡丹皮、桃仁加当归、阿胶、川续断;偏阳虚者加淫羊藿、巴戟天;偏阴虚者加女贞子、枸杞子、山茱萸。每日1剂,水煎服,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配合针刺:选穴:水泉、足三里、血海,双侧浅刺。操作:患者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选用32号1寸长毫针,先刺水泉,垂直进针约3分,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使针刺局部酸胀且向腹部放散,此穴针感较强,得气后腹痛多能缓解,显效较快,次针足三里、血海,快速刺入皮下,进针5分后快速捻转,以病人感局部胀麻为佳,每日1次,每疗程从痛经发作当天开始,治疗连续3个月经周期。治疗痛经83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小14岁,最大4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6年其中经妇检无其他器质性原因者52例,子宫内膜异位6例,急、慢性盆腔炎25例。患者以小腹痛为主64例,以环脐疼痛为主19例均口服桂,,

枝茯苓丸加减,配合针刺。疗效标准:痊愈疼痛消失,伴随症状也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有效:疼痛及伴随症状消失,但停针药后1年内又复发;无效:疼痛稍有缓解,但伴随症状不消失。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经治3疗程及随访1年后,痊愈75例,占90%;有效6例,占7%;无效2例,占3%。多数病例均在针刺后疼痛立即消失。有效率为97%。

刘军等采用内外合治,内治:桂枝9g、茯苓12g、牡丹皮9g、白芍12g、炒桃仁10g。气滞血瘀者加香附、红花、延胡索;寒凝气滞者加艾叶、小茴香、吴茱萸;气血两虚者加黄芪、党参、熟地黄、当归;肝肾亏损者加山萸肉、菟丝子、覆盆子、巴戟天;湿热下注者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苍术。服法:经前3~5日开始服,每日1剂,分2次,每次200ml,每个月经周期服5剂。外治:耳穴贴压王不留行。材料:王不留行,0.5cm×0.5cm胶布块各若干。选穴:子宫、交感、肾、内分泌、卵巢、神门。方法:左、右耳轮流取穴,每次可选2~3个穴位,2天一换,经前3天至经净。每日按压所贴穴位10次左右,每次3~5min,以能耐受为度。疗程:内服和外治相结合,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痛经35例,均为门诊病例,经B超、妇检排除较明显器质性病变患者其中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35岁;病程5年以上者5例,3~5年者6例,1~3年者16例,3个月~1年者8例。运用桂枝茯苓丸加减口服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疗效判定:痊愈:经期前后小腹及腰骶疼痛消失,无其他伴随症状;有效:疼痛明显减轻,伴随症状有较明显改善;无效:疼痛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结果:本组35例经1个疗程治疗后痊愈14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9%。

【病案举例】

朴某,女,30岁,农民,于1999年5月3日初诊。患者有痛经史6年,症见经前1~2天起小腹胀痛,经行时疼痛加重,小腹胀痛,得温痛减,腰骶痛,量少有黑瘀血块,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后疼痛消失。舌质紫黯边有瘀点,脉弦紧。此证属血凝气滞,兼见虚寒之证,治以理气化瘀,温经止痛。处方:党参20g,桂枝10g,赤、白芍各15g,赤、白茯苓各15g,桃仁10g,牡丹皮10g,制香附15g,当归15g,川芎10g,阿胶15g,艾叶15g,益母草20g,延胡索15g忌辛辣寒冷食物,调畅情志。行经前服5剂后,行经时疼痛明显减轻,月经量略多,色红;行经后续服5剂后,下一个月经期疼痛消失,周期正常,无血块,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加味桂枝茯苓丸是在桂枝茯苓丸的基础上加党参、阿胶、丹参、当归、香附、益母草、乌药而成。主要治疗气滞血瘀型和寒凝胞宫型的痛经,其中党参扶正祛邪;桂枝、桃仁、乌药温运而行,活血止痛;阿胶补血止血;丹参、赤芍化瘀导滞;当归、白芍、香附调经止痛,疏肝理气;牡丹皮凉血消癖;茯苓利水渗湿;益母草活血调经。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活血、调经止痛之效,在临床上治疗痛经颇为有效。

张某,女,23岁,2005年2月10日初诊正值经期。主诉有痛经史5年,经期开始腹痛,小腹胀痛,痛甚时疼痛难忍,伴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恶心、呕吐,乳房胀痛,经量中等,经色紫黯,血块较多,排除后痛减,经净后疼痛消失。舌质黯有瘀点,脉弦紧。此证属气滞血瘀、瘀血阻滞胞宫之证,治以养血祛瘀、理气活血、温经止痛。处方:附片15g(先煎),桂枝10g,茯苓20g,赤、白芍各15g,桃仁10g,牡丹皮10g,制香附15g,当归15g,丹参15g,益母草20g,乌药20g。于行经前开始服药10剂,每日1剂,水煎服,于服药第二个经期时疼痛明显减轻,第三个月经周期时疼痛消失,其他症状也完全消失。随访停药后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

按:桂枝茯苓丸加味后增加其散寒止痛、温通经脉之功效。方中用附片、桂枝散寒止痛、温通经脉;桃仁、丹参、益母草、乌药、制香附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当归、白芍养血和血调经;牡丹皮凉血消瘀;党参、茯苓扶正祛邪、健脾渗湿,以助消之力。诸药相合,共奏温经散寒、养血活血、祛瘀止痛之效。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中心性

中草药2021-06-20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医案、配方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梅尼埃

中草药2021-06-20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梅尼埃综合征医案、配方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慢性鼻

中草药2021-06-20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慢性鼻窦炎医案、配方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鼻腔血

中草药2021-06-20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鼻腔血管瘤医案、配方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声带息

中草药2021-06-20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声带息肉医案、配方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枕头功效与作用及制作方法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化不良医案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配方组成、临床应用禁忌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葚与什么搭配一起泡茶喝好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

中草药2019-08-30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外敷的作用功效与用量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