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医常识/文章正文

黄荣活足太阳膀胱经首尾穴加减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案

浏览:作者:zhagndandan 发布时间:2020-07-02 21:56:52
养生之家导读:黄荣活足太阳膀胱经首尾穴加减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案的治疗效果怎么样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病案介绍】马某,男,35岁。患者左下肢疼痛3个月,经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用中西药和针灸推拿疗法治疗,疼痛未见减轻,于1980年12月6日施行首尾经取穴针灸法治疗。当时诊见患者痛苦面容,神情不安,拐步行走,呼痛不已,遇寒痛加,痛处拒按,左侧臀部坐骨结节及股后侧深部压痛明显,并牵至胭窝和小腿后侧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舌质紫暗,苔白,脉沉缓而略弦。临床诊断为痛痹,治宜温阳祛寒,舒筋活络止痛。宜采用深刺并加灸法治疗,取其患侧足太阳膀胱经首尾穴加减施治。处方:睛明、至阴、阳陵泉、殷门(均左侧)。因患者疼痛是从上至下走窜,故效古人“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灵枢·周痹篇》)”之法。即首刺至阴,次刺阳陵泉,再刺殷门,最后刺睛明。操作手法为至阴直刺0.2~0.4寸,加灸(艾条雀啄灸)。阳陵泉直刺2~2.5寸,殷门直刺3~4寸,睛明直刺0.8~1寸。上述穴位均为针刺得气后留针20分钟。艾条灸15分钟。

每日治疗1次,连续针灸治疗6次为1个疗程。经上法针刺2个疗程后,患肢疼痛减轻,能抬步行走1小时,若久行又感酸痛,遂守上方加同侧悬钟(直刺得气为度),同时原灸至阴穴改为灸阳陵泉进行第三个疗程治疗,施术手法同前。术后第2日(12月19日)腰部疼痛基本消失,并可快步行走2~3小时,病情有趋愈之势。再行2个治疗,第4疗程方治疗至半,病告痊愈。[黄荣活.首尾经取穴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一例.广西中医药,1984(1):46]

 60.png-sy

【分析点评】《灵枢·终始篇》中说:“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病痛者,阴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阴也,深刺之”。究患者始病于秋末冬初之季,而且以痛有定处,痛至深并拒按,遇寒则甚为见症,此“痛痹”位于分肉筋骨,属寒性之阴证无疑。

处方首取足太阳膀胱经尾穴之“井”致阴加灸,有温阳通经、祛寒止痛之效,可起“先刺其下以过之”的作用;次取筋会阳陵泉,舒筋活络,并有充髓强骨、扶正祛邪之功;再取殷门深刺,能搜经络分肉间之邪;最后取足太阳膀胱经之首穴睛明,可激发会聚于该穴诸经(即手足太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均会注于睛明)之经气以祛邪,以收“后刺其上以脱之”之功。本例患者的治疗,思路独特,操作简单,且疗效较好,值得深思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石学敏针灸疏通经络、散寒止痛治疗坐骨神经痛案

中医常识2020-07-02
石学敏针灸疏通经络、散寒止痛治疗坐骨神经痛案

喻安书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案

中医常识2020-07-02
喻安书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案

胡斌祛寒温经通络为主治疗坐骨神经痛案

中医常识2020-07-02
胡斌祛寒温经通络为主治疗坐骨神经痛案

郭维淮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案

中医常识2020-07-02
郭维淮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案

喻安书中药温经散寒、疏风通络治疗坐骨神经痛案

中医常识2020-07-02
喻安书中药温经散寒、疏风通络治疗坐骨神经痛案

初次辟谷的正确方法

中医常识2019-07-19
初次辟谷的正确方法_自己在家辟谷步骤与注意事项

辟谷7天复食食谱

中医常识2019-07-19
辟谷7天复食食谱_辟谷开谷吃什么?正确方法与注意事项

水肿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中医常识2019-06-04
水肿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_治疗水肿吃什么中药与处方方剂?

肾主骨是什么意思?1

中医常识2019-03-19
肾主骨是什么意思?肾主骨生髓-肾与骨的关系与原理

牙宣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中医常识2019-06-15
牙宣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_治疗牙宣吃什么中药与处方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