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医常识/文章正文

中医“火神派”的振兴——火神派探讨

浏览: 发布时间:2018-10-22 21:19:28

所谓中医“火神派”,是指萌发于东汉张仲景,延至晚清近代以四川郑钦安为代表的在理论上推重“阳气”,临证治法上重视扶阳,方药中擅用附子、干姜、肉桂、细辛等辛热药组方治疗危重疑难病证,并屡获奇效的一个医学流派,此亦谓之“温阳派”或“扶阳派”。这就如同中医的“伤寒派”“温病派”补土派”“攻下派”一样,它是中医的一个学术流派,存在于中医界,流传于民间,并代有传承以致振兴于当代。

一般说来,凡能称之为某一学派的,我们以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件。

一是要有独特的学术思想或某一特定的研究课题,并具创新性,且有鲜明的特色。而“火神派”是肇始于东汉、创立于清末。这一学派在生理上注重“阳气”,病理上强调“阳虚”,在治法上擅用扶阳方法,药物上重用附子等辛热药物组方以治阳虚阴寒证。这些学术理论及其应用,观点鲜明,特色显著,且超越前人,并自成体系而为一派。

二是要有学术上的领军人物,并有一支“人才链”。就如“补土派”的李东垣,“滋阴派”

的朱丹溪一样,都代有传人,薪火不断。“火神派”的宗师为清代的郑钦安(1824-1911),医史上称其为“火神派的首领”,又谓其为“郑火神”。郑氏晚年收徒传术,其入室弟子卢铸之继承郑氏学术思想,用辛温大热药治疗疑难危重病证屡起沉疴,时人称其为“卢火神”。

“卢火神”之子卢永定继承其父学术思想和经验,在60余年的医疗实践中擅用温补扶阳治法,重用温热药治大病更有发展,也被当地人称为“卢火神”。卢永定的侄儿、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的卢崇汉亦以擅用大温大热的附子、干姜、肉桂、细辛著称。卢氏祖孙三代薪火传承不断,皆为近现代“火神派”的代表人物。除卢氏家族外,近现代尚有吴佩衡、祝味菊、唐步祺、范中林、补晓岚、刘民叔、李彦师等人,他们均因传承“火神派”学术思想,擅用附子而享誉全国。还有重庆的龚志贤、成都的戴云波、湖南的朱卓夫、云南的李继昌等名中医均为“火神派”人才链上的显赫学术传人。

三是要有一部或几部阐述其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且影响较大的传世著作。如同《伤寒论》《温热论》一样能够流传至今。而“火神派”的代表作即郑钦安的《医理真传》,此书于1869年问世,是“火神派”的奠基之作。其后续有《医法圆通》《伤寒恒论》,这3本书最能代表其学术思想,也是其一生学术经验之总结。在1869一1940年的70余年间曾多次刊行,并有30多种版本流传于世,其刊行版本之多,刊行频率之高实属罕见,可见其影响之巨大。其后又有其传人为之加以阐释的,有为之重新点校的,有作为中医院校教材的,当今已将上述三书合编为《郑寿全(郑钦安)医学三书》刊行于世。此外,新近出版的尚有《郑钦安医书阐释》《扶阳讲记》《中医火神派探讨》《危重难病倚附子——现代名医运用附子经验荟萃》等书,均为当今振兴、传承“火神派”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之力作。

至此可见,中医“火神派”已经完全具备了所谓“学术流派”的三个要件,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火神派”了。

当今,中医界“火神派”有所建树的突出人物要数卢崇汉和李可二人,他们在理论、治法、方药以及临证运用等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仅以卢崇汉为例,其乃卢铸之的嫡孙,为卢氏第三代传人,幼承庭训,尽得家传,堪称当代“火神派”的代表人物,人皆誉之“卢火神”,新近出版且盛行于世的《扶阳讲记》为其代表作。他提出了“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的学术观点,并提示“阴虚的本质仍然是阳的不足,这是由于阳气化生阴精的功能受到影响,才会出现阴阳两者关系失衡。所以,对于阴虚病人,只要姜、桂、附子配伍适当,不但不禁用,反而还能够促进津液回生,从而起到阳生阴长的作用”。这些观点十分鲜明而罕见,确实独树一帜。他在治疗上以扶阳为核心,创用“病在阴者,扶阳抑阴;病在阳者,用阳化阴”。所用之药都是以姜、桂、附子为主,认为四逆汤为“扶阳的第一要方”,附子为“扶阳第一要药”。他在临床上十分推崇附子的运用,有人曾对卢崇汉某年的20076张处方进行统计,所用药物仅有42味,而干姜、肉桂、附子的使用频率均高达95%以上。可见“扶阳疗法”在其医疗实践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可观,且地位也十分重要。

至论他在临床上是如何判定疾病由“阳虚”所致的呢?他主要是从舌、苔、脉象上加以辨别。如果舌体胖嫩而大;舌质淡,有齿痕;舌苔水滑或舌苔白腻等,均为阳虚寒湿所致。

若见白苔做底而舌面罩黄苔,这提示湿郁日久而化热,虽已化热,但它的本质仍是阳虚不足。他一再提示同道“在临床上一定要有这个意识”。再从脉象上论之,凡沉迟、沉缓、微细、沉弱脉都为少阴阳虚之脉,或可夹有水湿壅滞,这是一个“铁的指征”。据此,他用真武汤加减治疗阳虚水湿内滞下焦所致的前列腺增生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阳虚之体感受风寒之邪直中少阴、太阴而致的暴哑、暴聋、暴盲症;用扶阳安髓止痛汤治疗阳虚阴火牙痛等皆获奇效。而且他在这些方剂中附子都用到75~90 g,干姜用至45~60 g,肉桂用至15~20 g,细辛用至15 g左右,可见这些药物的用量都明显超过《药典》规定,但用之能显其神效而且安然无恙,足证其临证经验丰富,用之得当,真是胆识过人,确非常医所能及。他确实在理论和实践上继承和发展了“火神派”代表人物郑钦安的学术思想,不愧为当今“火神派”的领军人物。至于当代“火神派”的另一传人山西省名老中医李可先生的学术观点和临证重用附子的经验等更为奇特、精彩,我们将另立专题加以介绍,以飨读者,昭示同仁,用以弘扬他们的学术思想和经验,为振兴中医“火神派”而助推一臂之力。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火神派的7大学术思想

中医常识2018-10-23
火神派的7大学术思想

火神派经典扶阳验方方剂

中医常识2018-10-23
火神派经典扶阳验方方剂与常用扶阳中药

李学麟对火神派的认识及

中医常识2018-10-22
李学麟对火神派的认识及实践

火神派扶阳法则运用的注

中医常识2018-10-22
火神派扶阳法则运用的注意事项与关键要点

中医火神派几个关键性问

中医常识2018-10-22
中医火神派几个关键性问题

辟谷7天复食食谱_辟谷开谷

中医常识2019-07-19
辟谷7天复食食谱_辟谷开谷吃什么?正确方法与注意事项

炒苍耳子的作用与功效、

中医常识2020-07-03
炒苍耳子的作用与功效、应用_成分、炮制方法与应用

初次辟谷的正确方法_自己

中医常识2019-07-19
初次辟谷的正确方法_自己在家辟谷步骤与注意事项

肾主骨是什么意思?肾主骨

中医常识2019-03-19
肾主骨是什么意思?肾主骨生髓-肾与骨的关系与原理

血府逐瘀丸的作用功效与

中医常识2019-06-27
血府逐瘀丸的作用功效与禁忌_临床新用与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