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中医按摩能疗法治疗子宫脱垂吗?
中医学认为子宫脱垂主要是素体虚弱、房劳多产,致肾气亏虚、胞络损伤、带脉失约、冲任不固、摄纳无力,以致脾虚气弱、中气下陷、阴挺下脱。中医按摩疗法具有补中益气、升提举陷的功效。做按摩疗法时,保持仰卧,两膝屈曲,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在小腹部做提拿下腹部肌肉动作数次,动作要缓慢轻柔。提拿动作后,再用手掌自耻骨联合向上推按数次,力量要柔和。每天早晨起床前或晚上睡觉前施术10分钟即可。
子宫脱垂按摩点穴治疗方法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至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全部脱出阴道外口。临床表现为子宫脱垂,过劳、剧咳、排便用力太过等情况下,常可引起反复发作,伴有小腹、阴道、会阴部下坠感,腰腿酸软,小便次数增多,阴道局部糜烂,分泌物增多等。子宫脱垂常合并有阴道前壁和壁膨出。分娩造成宫颈、宫颈主韧带与子宫骶韧带的损伤及分娩后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为主要原因此外,产褥期产妇多喜仰卧,且易并发慢性尿潴留,子宫易成后位,子宫轴与阴道轴方向一致,遇腹压增加时,子宫沿阴道方向下降而发生脱垂。产后习惯蹲式劳动(如洗尿布、洗菜等),都可使腹压增加,促使子宫脱垂。
本病属中医学“阴挺”“阴脱”范畴,认为多因产后或产育过多,耗损肾气,胞脉松弛;或因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肝经湿热下注所致。可行按摩点穴治疗。
【治则】补益脾肾,益气固脱
【取穴】百会、气海、足三里、三阴交、中极、脾俞、肾俞、八髏、会阴。
【点穴操作】患者仰卧,先点按百会3分钟,点揉气海2分钟,点揉足三里、三阴交各1分钟;以单手掌、指提拿中极处肌肉10遍;以掌根按于耻骨,向上用力施振颤法1分钟。
患者俯卧,点揉脾俞、肾俞、八髅各3分钟,以热透腹中为度;再以食、中指按,行振颤法,以局部酸胀为度。每日1次。
【注意事项】
(1)产后需多卧床,防止子宫后倾;分娩后1个月内应避免增加腹压的劳动。
(2)平时保持大便通畅,哺乳时间不宜过长。
(3)坚持做骨盆肌肉锻炼,其锻炼方法是坐位,做忍大便的动作,继而缓慢放松,如此一紧一松连续地做,每日2~3次,每次3~10分钟。
(4)防风寒,忌食辛辣燥烈之物,注意小腹保暖、节房事,有利于巩固疗效。若能配用补中益气汤加枳壳,水煎内服,效果更佳。
(5)注意避免登高、举重及劳动太过,以防复发。
子宫脱垂按摩疗法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位置以下,甚至子宫同阴道前壁一起脱出阴道口外的一种症状。
多因分娩造成宫颈、宫颈主韧带及子宫骶韧带损伤,或因分娩后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导致子宫沿阴道向下移位。
临床表现为下腹、阴道、会阴部有下坠感,伴有腰背酸痛,劳动后更加明显自觉有块状物自阴道脱出,行走或体力劳动时更加明显。
1.反射区按摩
有效反射区:生殖腺,肾,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反射区。
按摩手法
(1)拇指捏按生殖腺,肾,肾上腺等反应区各100次,力度稍重。
(2)单指扣拳点按输尿管、膀胱等反射区各50~100次,力度以酸痛为宜
2.穴区按摩
有效反射区:大敦穴、水泉穴、公孙穴。
按摩手法
按揉大敦穴、水泉穴、公孙穴各50次,以胀痛为宜。
子宫脱垂患者的护理
(1)注意卧床休息,睡时宜垫高臀部或脚部,抬高两块砖的高度。
(2))产后不过早下床活动,特别不能过早地参加重体力劳动。
(3)避免长期站立或下蹲、屏气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4)保持大小便通畅。
(5)及时治疗慢性气管炎、腹泻等增加腹压的疾病。
(6)哺乳期不应超过两年,以免子宫及其支持组织萎缩。
(7)适当进行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子宫脱垂手部按摩法
子宫脱垂,又名“阴挺”,多见于产后妇女。
【病因】多因素体气虚,加之产后损耗;或产后过早操劳过度;或房劳过度;或生育过多,以致脾肾气虚、中气下陷,进而引起胞脉松弛不固所致。
【症状】子宫脱垂,在过劳、剧咳,或排便用力太过等情况下,往往引起反复发作。根据症状轻重不同,一般分为I、Ⅱ、Ⅲ度子宫脱垂。
【手部按摩法】
配穴方一
子宫、卵巢反射区、生理区(位于小鱼际部)、肾经、脾点、三焦点、合谷穴。治法: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按揉子宫、卵巢反射区;推按肾经、生理区;掐揉脾点、三焦点、合谷穴。用中度刺激或轻刺激。每日按摩1次每次20~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主治:子宫脱垂。附记:床屡用,有较好的疗效。
同时配合肛提肌锻炼有一定效果,方法是:坐在椅子上或床上,忍住大小便动作,一松一缩交替做肛提肌锻炼,每次10分钟左右,每日2~3次。注意: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禁止性生活。
配穴方二
手掌心、掌腕部、生殖区、脾胃穴、肾穴、肾经、下腹穴、脾点、三焦点。治法:治疗部位常规毒后,按操作常规,推按手掌心;按揉掌腕部、生殖区、脾胃穴、穴、下腹穴;掐揉脾点、三焦点;推肾经。手法要轻柔和缓深透。每日按摩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主治:阴挺。附记:多年使用,耐心调治,效果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