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养生人群/女性养生/文章正文

子宫脱垂中医怎么治疗方法_中医子宫脱垂辨证论治

浏览: 发布时间:2018-07-02 23:11:53

文章目录

中医学里的子宫脱垂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称为“子宫脱垂”。常合并阴道前壁和后壁膨出。

子宫脱垂是西医病名。中医文献有称其阴挺、阴脱、阴菌、阴痔、产肠不收、葫芦颓等。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侯四·阴挺出下脱候》云:“胞络伤损,子脏虚冷,气下冲则令阴挺出,谓之下脱。亦有因而用力偃气而阴下脱者。诊其少阴脉浮动,浮则为虚,动则为悸,故令脱也。”巢氏总结的正气内虚、临产损伤致阴挺的病因病机为后世医家所认同,亦与西医学的认识基本一致。明·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描述阴挺的临床特征为“妇人阴中突出如菌、如芝,或挺出数寸”,提出“当以升补元气,固涩真阴为主”,至今仍不失为中医治疗阴挺的指导原则。

临床上子宫脱垂应注意与宫颈延长、宫颈肌瘤、宫颈息肉和子宫黏膜下肌瘤相鉴别。

中医里子宫脱垂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病机与分娩损伤有关,或产未复,中气不足;或肾气不固,带脉失约,日渐下垂脱出。亦见于长期慢性咳嗽、便秘、年老衰弱之体,冲任不固,带脉提摄无力而致子宫脱出。

1.气虚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分娩损伤冲任不固,带脉失约,或经行产后负重操劳,耗气伤中;或久居湿秽之地,寒湿袭于胞络,损伤冲任带脉而失于固摄,久则子宫坠落下脱.

此外脾气虚弱,生化泛源,营血不足,不能濡养肌肉筋脉。前阴者,宗筋所聚也,肌肉筋脉失养而松驰,以致阴挺下脱。气虚下陷致脱,血虚筋脉松弛则可加重病情.

2.肾虚先天不足,或房劳多产,伤精损肾;或年老体弱,肾气亏虚,冲任不固,带脉弛纵,无力系胞,而致子宫脱出.

中医子宫脱垂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1.病史 多有分娩损伤史,或产后过早劳负重,或长期咳嗽,或便秘努责史.

2.临床表现 自觉小腹下坠隐痛,阴中有物脱出(图12-1),严重时不能自行还纳。持重、站立、劳累则阴中脱出加重。亦可见带下淋漓秽浊,小便频数或失禁或小便困难,大便秘结。子宫脱垂不管程度多重一般不影响月经,轻症子宫脱垂也不影响受孕、妊娠和分娩.

3.妇科检查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后,检查判断子宫脱垂的程度,阴道前后壁膨出及会阴撕裂的程度。

根据患者平卧,用力屏气时子宫下降的程度,划分为3度(图12-2)。

I度:子宫颈下垂到坐骨棘水平以下,但不越阴道口。

Ⅱ度:仅宫颈脱出于阴道口外为轻型;若宫颈及部分子宫体脱出于阴道口为重型。

Ⅲ度: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至阴道口。

4.常见疾病鉴别 本病应与阴道壁肿物及子宫黏膜下肌瘤相鉴别(1)阴道壁肿物阴道壁肿物在阴道壁内,固定、边界清楚。

(2)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有月经过多病史,宫颈口见红色、质硬之肿块,表面找不到宫颈口,在其周围可及宫颈。

5.临床辨病思路 子宫脱垂诊断的关键是患者屏气用力,增加腹压时,子宫颈外口超出坐骨棘水平以下。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前后壁膨出,甚至宫颈及阴道壁的疡。分度主要是依据其脱出部分与坐骨棘水平及阴道口的位置关系确定,临床诊断并不困难。

中医子宫脱垂辨证论治

子宫脱垂一症多为虚证,气虚下坠而不能提摄,或肾虚滑脱,均无以系胞。临床根据其证候特点,治疗当以益气升提,补肾固脱为主。合并湿热者,宜先清热利湿,热清湿去仍以补气扶正为主,在治疗方法上,除内治之外,还要视局部薰洗、护理等卫生保健,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1.气虚证

证侯:子宫下移或脱出于阴道口外,阴道壁松弛膨出,劳则加重,小腹下坠,身倦懒言,面色不华,四肢乏力,小便频数,带下量多,稀色淡,舌淡苔薄,脉缓弱。

分析:脾虚中气不振,气陷于下,冲任不固,带脉失约,无力提系则子宫下垂,小腹下坠。脾主肌肉四肢,气虚则身倦懒言,四肢无力,面色不华;脾虚而失约故小便频数,湿邪下注则带下量多;舌脉亦为脾气虚弱之征。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方见月经先期)加金樱子、杜仲、续断。

若带下量多质清稀加茯苓、车前子、莲子以利湿止带;小便频数加益智仁、乌药、桑螵蛸以补肾缩泉;腰痛加菟丝子、桑寄生补肾强腰膝;小腹胀痛加香附、茴香行气消胀止痛;阴中痛加白芍、郁金、川楝子行气缓急止痛。

2.肾虛证

证候:子宫下脱,日久不愈,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冷痛,小腹下坠,小便频数,入夜尤甚,带下清稀,舌淡红,脉沉弱。

分析:肾藏精而系胞,肾虚则冲任不固带脉失约,系胞无力,故子宫下脱,小腹下坠。腰为肾之外府,肾虚腰府失养,膀胱失于温煦,则腰膝酸软冷痛,小便频数,带下清稀。舌脉等皆为肾虚之候。

治法:补肾固脱,益气升提。

方药:大补元煎(见月经后期)加黄芪。

若腰腹冷痛加茴香、补骨脂、肉桂;日久陷加升麻、芡实、金樱子,带下量多加白芷、牡蛎;小便频数加益智仁、桑螵蛸,便溏加炒白术、葛根。

若子宫脱出日久,局部破渍,红肿不消,水淋沥,灼热痒痛,带下量多,小便黄赤,先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清泻肝经湿热,后拟扶正培元,升举固脱。

子宫脱垂其他疗法

1.经验方

1)枳壳100g,煎水熏洗,日1次。适用于子宫脱垂无溃损者。

(2)鲜马齿苋100g蒲公英50g枯矾10g水煎,温洗,适用于黄水淋漓者。

(3)蛇床子50g乌梅30g水煎熏洗,然后用猪油调黎芦末敷之。适用于子宫脱出破溃者。

2.针灸治疗

(1)维胞穴,进针后大幅度捻转,病人即有子宫收缩感。

(2)子宫穴,以病人感以阴部发胀上抽感为止。

(3)三阴交,配长强、百合、阴陵泉。每周针刺2~3次,2~3周为一疗程。

3.食疗

升麻9g黄芪15g鸡1只(约750g)。鸡去内脏洗净,将升麻、黄芪纳人鸡腹内,加水一碗半,用旺火炖熟,食肉饮汤。凡实证,邪毒未清者不宜服本方。

4,子宫托

适用于I、Ⅱ度子宫脱出,且符合子宫托应证者。常用的为塑料制的环状及喇叭形子宫托,放入阴道内将子宫上托,早放晚取,月经期、妊娠期停用。

5.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可手术。按患者的子宫脱垂的程度、年龄、对生育的要求等选用相应的术式。

病案

刘某,女,28岁,已婚,1971年10月27日初诊。主诉:于2年前2胎产后,因不善调养,满月甫过即强力持重,过事操劳,遂渐觉有物下坠于阴道之中,稍卧辄自行缩人,时好时犯,也未及时就医。近半年来日渐加重,痛苦不堪并伴见气短乏力,腰酸腹坠,小便频急,带下如注,间有阴道出血。经妇科检查,谓子宫Ⅱ度脱垂,并宫颈中糜,因畏惧手术,改就中医治疗。刻见面白不华,舌淡苔白,脉来虚缓。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药贴敷

女性养生2019-06-25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药贴敷管用吗?贴敷疗法中药方与效果、注意事项

子宫内膜异位症灸哪些部

女性养生2019-06-25
子宫内膜异位症灸哪些部位好?穴位治疗的效果、注意事项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药灌肠

女性养生2019-06-25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药灌肠效果好吗?灌肠疗法方法、药方与注意事项

什么是子宫静脉内平滑肌

女性养生2018-08-20
什么是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

子宫粘膜下上皮样平滑肌

女性养生2018-08-19
子宫粘膜下上皮样平滑肌瘤患者康复治愈案例

女性外生殖器长什么样?女

女性养生2018-07-17
女性外生殖器长什么样?女性外生殖器私处解剖构造图

子宫的构成与组成部分_子

女性养生2018-08-04
子宫的构成与组成部分_子宫的四个韧带的构成与解剖图

女性外阴会长肿瘤吗?女性

女性养生2018-07-24
女性外阴会长肿瘤吗?女性常见的外阴囊肿及肿瘤有哪些

女性生殖器的神经支配系

女性养生2018-08-04
女性生殖器的神经支配系统_女性盆腔神经支配构成

子宫下垂锻炼6个方法_子宫

女性养生2018-07-10
子宫下垂锻炼6个方法_子宫脱垂做运动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