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围绝经期的妇女,有一部分通过实验室检查表明并无器质性病变,但激素水平的变化可造成心理变化,引起心理不适与情绪容易变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雌激素减少只是基础,很多围绝经期妇女由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不良的工作环境以及家庭关系紧张等因素而导致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过重,情绪的变化会伴随一系列生理、生化的改变。故对于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应采取精神情志养生保健方法,或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及时消除不良情志情绪,使其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理上的变化或是症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安全顺利度过围绝经期。如徐侠应用中药更年方结合心理干预治疗更年期焦虑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中药更年方结合心理干预治疗组)40例,总有效率97. 1%;中药更年方组40例,总有效率88. 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心理干预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1.喜乐平和
《管子·内业》云:“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喜悲怒,道乃无处。”故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行选择兴趣爱好,寻找乐趣。元·邹铉《寿亲养老新书》日:“养老之法,凡人平生为性,各有好嗜之事,见即喜之。”“读义理学,学法贴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盅,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奕棋。”或者居家整理房间,祖孙同乐等等。通过这些方法,寻求自己的快乐,培养开朗的性格,这对妇女顺利渡过围绝经期或延衰是非常有益的。
2.忌怒避惊
《老老恒言·戒怒》云:“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怒伤肝,怒气填胸还可伤心、伤胃、伤脑、伤脾。故应尽力戒怒。部分妇女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一系列症状惊恐万分,害怕自己患有绝症。剧烈的惊恐,可使人体的气机逆乱、心神失守、阴阳离散,轻则患病,重则危及生命,故应尽力戒惊。
3.知足常乐
围绝经期综合征所表现的忧愁、悲哀,多来自于自身的生理功能衰退、环境与地位的改变,以及享受方面贪欲太多等。此时生理改变应顺其自然,对于地位的高低、生活享受等应该知足,知足才能乐。不知足则妄想,妄想不成则悲哀忧愁、郁郁不乐,久则成疾。 《灵枢·本神》说:“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道藏·彭祖摄生养性论》道:“积忧不已,则魂神伤矣。”忧悲不仅耗气,且伤神,故当去除。尤其围绝经期妇女必须培养“知足者常乐”的思想,足而生乐,乐而生喜,喜则气和,和则养人,焕发精神,则身心健康。
4.恬淡虚无
“恬淡虚无”乃《黄帝内经》养生经典。摒弃杂念、少思虑,宁静淡泊,心神平安,则真气内存,可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围绝经期是妇女不可逾越的生理阶段、人衰老的必然生理过程,不必忧心重重,而应保持思想清静、愉快地顺应其自然的生理变化,《素问·上古天真论》日:“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发挥人的意志作用,重视精神的调养,既是养生防病、预防早衰的重要原则,也是内因为主的学术思想在养生学说中的体现。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云:“一切顽固沉重的忧郁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可方便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