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
荨麻疹,中医学称之为“瘾疹”“风疹块”,其病因多为禀赋不耐,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可因腥膻辛辣食物、药物、生物制品、病灶感染、肠道寄生虫而发作,或因精神刺激、外界温度变化刺激等因素诱发。风寒外侵,客于肌表,致营卫不和而成;风热之邪郁于腠理,引起营卫失调所致;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厚,或肠道寄生虫使肠胃积热,湿热内生,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发;平素体弱,气血不足,或久病气血耗伤,因血虚生风,气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所致;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肌肤失养,生风化燥而发。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体可分为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两种,某些亦与先天遗产因素有关。大多数人认为发病的主要因素是机体敏感性增强,皮肤真皮表面毛细血管炎性变,出现渗出、出血和水肿所致。因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故风邪侵袭人体,可致皮肤出现风团,时隐时现,骤起骤消。而风邪每多挟热邪或寒邪以袭人内蕴肌表,不得疏泄所致;也有因肠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而发。而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者,则因气虚卫外不固,或因血虚生风,或因冲任不调,或因血瘀等所致。因此治疗时皆以扶正气为本,调脏腑为主,法以培土生金,病邪得除而获痊愈。
【病案举例】
曹氏用六神丸埋压耳穴、腧穴治疗荨麻疹。观察病例: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其中男26例,女9例,年龄17~48岁,平均32岁;病程7天~5个月。对照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8~50岁,平均28岁,病程10天~6个月治疗前2周均未用过抗组胺药,1个月内未用过皮质激素治疗方法:治疗组使用六神丸埋压耳穴、腧穴;对照组使用扑尔敏4mg,3次/d,6d为1个疗程。耳穴:肺、脾、肝、内分泌;腧穴阴陵泉、血海、风池、风门、大椎、孔最、太冲、曲池、三阴交、足三里。操作:将医用胶布剪成0.4cm×0.4cm小块,将六神丸置胶布中央,分别贴耳穴、腧穴上,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6次,每次3min耳穴以拇指、食指分别压在耳郭前后住贴敷六神丸,一松一紧加压;腧穴以手指按压贴敷六神丸,持续加压1min,停顿片刻再加压5~6次6d为1个疗程。疗效观察:痊愈:风团消退,瘙痒消失,皮肤划痕试验阴性,埋穴1~2个疗程,随访半年无复发;有效:风团消退,偶有反复,瘙痒减轻,埋穴3个疗程以下,随访3个月无复发;无效:风团及瘙痒时有发作,皮肤划痕阳性。治疗组45例中,痊愈3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对照组45例中,痊愈28例,有效13例,无效4例。P>
0.05,两组无显着性差异。不良反应:治疗组3例患者于贴胶布处出现轻微皮肤瘙痒,对照组5例出现明显嗜睡症状,无其他不适。均未影响继续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
按: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属中医学“隐疹”范畴,病因复杂,现代医学认为它是抗原所致速发型变态反应。中医学辨证认为由于风湿外感,血热不清浸淫肌肤、流窜经络所致。在治疗荨麻疹过程中,通过运用五行生克规律来认识疾病与脏腑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在辨证施治中认识主次与标本。虽然该病发作与风、湿、热邪及血分有关,但以五行制化规律分析,主要涉及肺、脾、肝,当这三脏功能失调,风湿热邪乘虚侵袭,留滞肌肤发病。因此治疗时皆以扶正气为本,调脏腑为主,法以培土生金,病邪得除而获痊愈。方义:取脾经阴陵泉、血海穴意在培土生金,以壮脾肺;风池为胆经与阳维脉交会之处,阳维主一身之表;风门为膀胱经与督脉交会穴,督脉为一身阳气之海,取督脉大椎穴,两穴相配具有疏风透表、祛风止痒作用;再用肺之孔最穴、肝之太冲穴使肺气得宣,肝气涤达,水道通调,而风湿无停留之处;配大肠之曲池意在搜经脉肌肤之热邪,疏解风邪;取三阴交配足三里以理气畅中,疏肝运脾。联合使用耳穴,可直接激发肺、脾、内分泌诸脏经,借用六神丸解毒泄热疏表作用,埋压诸穴共奏扶正祛邪之效。此法方便,无创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