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理中丸加减治带下病医案、配方

浏览: 发布时间:2021-06-11 11:41:16

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又称“下白物”、“流秽物”。相当于西医学的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带下增多。

带下病是指带下的期、量、色、质、气味发生异常,并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为特征的疾病。从以上定义中可以就带下病综合如下几个要点:①带下量明显增多;②带下色、质、气味异常;③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从这些要点中,有理由说它只是带下病中的一个方面即“带下过多”证。而生理性带下减少或缺无,少到无法维持正常润泽阴户的功能,而在临床上出现诸如“阴道干吊痛”、“交合涩痛”等症的现象,临床中并不少见,妇科临床工作者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过、治疗过此类病例。而这部分病症,我们把它归纳为带下证的另一个方面即“带下缺少”证,再者就是,带下病中有些特殊的证型,如“白崩”、“白漏”、“痛带”等证,症见突然阴道流出大量白色液体,质稀如水,或如黏液等,称为“白崩”,亦称“阴崩”。症见从阴道流出白色液体,或经血漏下夹有白色液体,淋沥不断,质稀如水者,称之为“白漏”,亦称“阴漏”。症见白带日久不止,量多质清稀,脐腹冷痛者,称之“痛带”,亦称“白带腹痛”。上述病证虽临床少见,但证候特殊,有必要单独列出来加以归纳讨论。

中医学早有关于该病的记载。“带下”之名,首见于《内经》

如《素问·骨空论》说:“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痕聚。”带下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带下泛指妇产科疾病而言,由于这些疾病都发生在带脉之下,故称为“带下”。如《匮要略心典》说:“带下者,带脉之下,古人列经脉为病,凡三十六种,皆谓之带下病,非今人所谓赤白带下也。”综合上述,李积敏认为由于历史原因,古代医家对“带下缺少”证未有足够的认识,加之对此证及“白崩”、“白漏”、“痛带”等记载甚少,以致于一贯以来都将“带下过多”一证误认为是“带下病”的全部内容。现就带下病,李积敏认为应给予一个科学的定义:“带下病是指带下的期量、色、质、气味发生异常,并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李积敏医学文集》)其中带期正常情况应是,女子生而即有,在绝经期后则逐渐减少,直至干涸无带。

本病的主要病因是湿邪,如《傅青主女科》说:“夫带下俱是湿症。”湿有内外之别。外湿指外感之湿邪,如经期涉水淋雨,感受寒湿,或产后胞脉空虚,摄生不洁,湿毒邪气乘虚内侵胞宫,以致任脉损伤,带脉失约,引起带下病。内湿的产生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下注任带;肾阳不足,气化失常,水湿内停,又关门不固,精液下滑;素体阴虚,感受湿热之邪,伤及任带。总之,带下病系湿邪为患,而脾肾功能失常又是发病的内在条件;病位主要在前阴、胞宫;任脉损伤带脉失约是带下病的核心机制。

【临床应用】

黄增强应用理中汤加减治疗女性带下病(脾胃虚寒证)疗效明显。常晓波今用附子理中丸治疗寒湿型带下病效果甚佳。周富明用本方加味治疗脾虚带下1例,药用白术10g,千姜、白芷、甘草各9g,桂枝3g,党参、海螵蛸各18g。煎服5剂后,带下除。继服10剂而愈。

【病案举例】

例1,女,32岁,2001年3月16日就诊主诉:带下色白,绵延不断,已有2年余,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近日病情加重,带下质稀如注,时有腰酸,四肢不温,食欲不振,头晕神疲乏力,大便溏泄,经行少腹冷痛,喜温喜按,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辨证:脾胃肾阳虚,寒湿下注。治当益气健脾,温肾止带。处方以理中汤加味:党参15g,白术12g,干姜9g,黄芪15g,茯苓15g,补骨脂10g,金樱子15g,芡实10g,炙甘草6g5剂,1剂/天,水煎服。二诊:症状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续服10剂痊愈。随访2年未复发按:带下病的病因,不离虚实。王孟英说:“湿热下注为实,精液不守为虚”。本证为脾肾两虚,不能化谷为精血,脾虚运化失职,寒湿内生,上泛为痰,下溢为带。中气不足,带脉弛缓,失去约束能力,水湿下注而致带下。脾肾阳虚,带下色白,大便溏泄,神疲乏力,腰酸。故用理中汤加味。方中党参、黄补益中气;干姜温中散寒;茯苓、白术健运脾土,渗湿止带;补骨脂补肾助阳,温脾止泻;芡实健脾止泻,固肾涩精止带;金樱子固精缩尿,与补肾涩精的芡实相配,治女子白浊白带;炙甘草补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脾肾得补,寒湿祛除,运化正常,诸症皆愈。

例2,患者,女,30岁,2002年10月12日入诊。患者主因突然停电洗了冷水浴,出浴池后便颈项强直,浑身发冷,头痛,舌淡苔白,脉弦紧,急以生姜红糖水服下,人被发汗后,上述症状消失。但午后便觉得阴户冰冷,白带量明显增多,连绵不断,质稀,色白,无腥臭味,小便清长,腰酸如折,小腹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中医诊断:寒湿型带下病。治疗:祛湿散寒,温肾健脾。方药:附子理中丸2盒,1丸/次,2次/天。1周后随访,上述症状基本痊愈。

按:本例素有体质虚弱,脾肾阳虚之体征。今复感寒湿之邪,亦使脾肾之阳更为不足,阳虚内寒再加外寒,使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故带下量多、清冷,滑脱而下;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下暖膀胱,膀胱关门不力,故小便频数清长;腰为肾之外府,肾虚失养,则腰酸如折;小腹为胞宫所居之处,胞系于肾,肾阳虚衰,不能温暖胞宫,则小腹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均为肾阳不足之征。故治以散寒除湿,温肾健脾,方用附子理中丸。《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方中干姜为君,大辛大热,归脾胃经,温中祛寒,扶阳抑阴;病属本虚标实证,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标本兼顾。故以人参为臣,甘温入脾,补中益气,培补后天之本,气旺而阳亦复;脾为湿土,中虚不运,必生寒湿,故又以甘苦温燥之白术,燥湿健脾,健运中州;复加大热大辛之附子以增强温肾助阳祛寒之力。

五药合用,可使寒气去,阳气复,中气得补肾阳可助,则脾肾阳虚之证可除。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理中丸加减治皮疹黄痂医

中草药2021-06-11
理中丸加减治皮疹黄痂医案、配方

理中丸加减治血小板减少

中草药2021-06-11
理中丸加减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医案、配方

理中丸加减治湿疹医案、

中草药2021-06-11
理中丸加减治湿疹医案、配方

理中丸加减治脚气病医案

中草药2021-06-11
理中丸加减治脚气病医案、配方

理中丸加减治多形红斑医

中草药2021-06-11
理中丸加减治多形红斑医案、配方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枕头功效与作用及制作方法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化不良医案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配方组成、临床应用禁忌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葚与什么搭配一起泡茶喝好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

中草药2019-08-30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外敷的作用功效与用量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