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是指食入有害动植物,或变质食物而产生损害的全身性疾病。食物中毒的共同点是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误服药品中毒,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但一般无发热。严重者可惊厥或昏迷。发生食物中毒应立即向急救中心120呼救,送中毒者到医院进行抢救。催吐用人工刺激法,用手指或钝物刺激中毒者咽弓及咽后壁,引起呕吐,同时注意,避免呕吐误吸而发生窒息。其次妥善处理可疑食物对可疑有毒的食物,禁止再食用,收集呕吐物、排泄物及血尿送到医院做毒物分析。再者应防止脱水,轻症中毒者应多饮盐开水、茶水或姜糖水、稀米汤等。重症中毒者要禁食8~12小时,可静脉输液,待病情好转后,再进些米汤、稀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抢救除做好以上工作外还应及时向所在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报告。中医药在防治食物中毒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临床应用】
梁氏治食蟹中毒,用防风通圣散加减(防风、紫苏、荆芥、大黄、芒硝、麻黄、生石膏、滑石、栀子、黄芩、连翘、当归、川芎、甘草、薄荷)1剂好转,继用甘露消毒丹5天调治痊愈。
【病案举例】
1.郝某,男,41岁,1994年国庆节恣啖海蟹,当晚腹痛泻利,遍身瘙痒,头痛浮肿,曾用西药(药物不详),病无好转,翌日清晨前来报案,患者发病前未进其他食物,食蟹后4小时发病,诊其身灼热(39℃),恶寒无汗,头痛酸楚,耳目口鼻肿胀甚,口腔红肿溃烂,胸背四肢遍布丘疹斑块,色深红而紫,腹痛泄泻,里急后得,肛门灼热,便下黄黑黏液,心烦口渴,舌体胖大且有溃烂,口臭苔黄,脉弦数。诊为食蟹中毒,急给防风通圣散加减:防风、荆芥、麻黄、栀子、黄芩、芒硝各10g,滑石、泽泻、银花、连翘各30g,大黄20g,石膏40g,甘草6g.1剂,水煎顿服翌日来诊,服药后汗出津津,泻下5次,全身酸楚寒热罢,腹痛止,体温正常,头面肿消近半,斑块颜色变浅,力挫病势,效不更方,前方芒硝、黄芩减半,每日1剂,两煎合一,分2次服,加服消炎抗过敏等西药,3日而愈3
2.王某,梁村乡王村人,1994年9月13日因购买不洁牛血,进食后于下午1时一家5人陆续发病,4时病情加剧急来报案,笔者闻讯速赴病家,5人中男3女2,年龄最大65岁,最小18岁,主诉中午进餐除食牛血及新蒸馒头外未进它食,且同时发病,症状相似,均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腹痛泻利,恶心呕吐,伴恶寒发热,头痛头晕,四肢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其中年长一人出现中毒性休克,急送附近卫生院,血常规:白细胞15×10°/L~30×10/L,诊为食牛血中毒。
急给防风通圣散加减:防风、紫苏各12g,荆芥、川芎、栀子、黄芩各10g,生石膏、滑石、银花、连翘、泽泻各30g,大黄20g,芒硝15g,麻黄、甘草各6g.1剂水煎顿服,休克者加人参20g,鼻饲。同时以5%糖盐水1000ml,氨苄青霉素5.0g庆大霉素24万U,维生素B200mg,氯化钾2.0g静点。翌日汗出律津,便下5~10次不等,全身诸症大为好转,上方硝黄减半,两煎合一,分2次服,西药同上,又治3天,痊愈出院3。
按:防风通圣散,出自刘河间《宣明论方,为解表清里通下三法并用之剂,主治外感风寒内有炎热(湿热)之证,与食物中毒的病机特点恰恰相符。基于此,急进此方,重用大黄、芒硝急下,通腑泄里,釜底抽薪,使毒素从胃肠道尽快排除。吴又可曰:“注意逐邪,勿拘结粪……,但得秽恶一去,邪毒从此而消,脉症从此而退”,即为此意。栀子、黄芩、石膏、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泻火,既能清解已吸收的毒素,又能控制感染,据现代药理研究:清热解毒泻火药具有消炎抗病毒的双重作用。防风、紫苏荆芥、麻黄透表散邪,使毒邪从汗解,又能解恶寒发热等表证。滑石、泽泻利水逐邪,使毒邪从小便而去,此为开鬼门、洁净腑,旁开支流之意,诸药合用,内外分消,病势顿挫,效如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