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岑桂术甘汤加减治眩晕医案、配方

浏览: 发布时间:2021-05-28 14:53:03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中医关于眩晕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其中《丹溪心法》偏于痰,提出“无痰则不作眩”,《景岳全书》则强调“无虚不能作眩”,可见痰、虚是眩晕发病的病理基础,临床上虚与痰并存而致眩晕者多见,其中虚主要是中阳虚,中阳虚则中焦运化失司,痰湿内生,故痰湿中阻是眩晕发病之重要因素之一。苓桂术甘汤是健脾燥湿化饮的基础方,结合辨证,以苓桂术甘汤为主,对多种原因引起的眩晕加减灵活运用,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病案举例】

1.刘某,男,46岁,1987年3月25日初诊。主症:常感头晕,目眩,全身乏力,脘腹不舒,纳呆,心烦不寐,偶有呕吐,口苦尿黄,大便干,苔薄黄,脉弦数。辨证为痰浊中阻,清阳被遏。治宜燥湿化痰,清热除烦。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处方:茯苓20g、白术12g、桂枝6g、甘草6g、法半夏10g、六一散15g、陈皮1g、栀子10g、佩兰15g、竹茹10g、生姜12g,3剂,每日1剂。二诊服上药眩晕明显缓解,精神好,饮食增加,小便不黄,再服3剂,眩晕感觉消失,大便调和,继服上药3剂而愈。

按本例因痰湿中阻、清阳被遏则眩,胃失和降则呕,痰阻气滞则脘腹胀满、纳呆,痰蕴化热,内扰心神则心烦不寐;苔黄,便干,小便黄,脉数皆有热之象。故予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法方中茯苓白术健脾渗湿;陈皮、半夏与小量桂枝行气化痰,脾湿不聚,痰无所生,乃兼顾治本之法;生姜、竹茹降逆化痰;佩兰芳香化浊;栀子、六一散导痰湿下行而去;诸药合用,共奏燥湿化痰之功。

2.王某,女,32岁,1989年11月3日初诊。主症:眩晕伴失眠1年余,头重如裹,颠顶闷痛伴煮粥样轰鸣声,遇天阴诸症加重,昼夜不宁,入睡困难,多梦,纳呆,形体略胖,面色少华,血压不高,舌淡苔润,脉弦滑。中西医以“颈椎病”、“风湿病、“梅尼埃病”等多次治疗无效。其辨证为脾阳不运,痰湿不化。治宜健脾化痰,镇心安神。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处方:茯苓30g,桂枝10g,白术15g,甘草10g,枳壳10g,陈皮10g,石菖蒲10g,牛膝12g意苡仁12g,龙骨15g,3剂,每日1剂。二诊:头眩及轰鸣减大半,白夫偶发1~3次,夜已能入睡,但觉咽中不利,痰黏滞难下,上方去枳壳,加射干、贝母,再服3剂。三诊时,头部感觉轻松,不眩不重,无轰鸣声,阴雨天亦无异常,继服3剂,以资巩固。

按《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云:“因于湿,首如裹”。痰湿上犯颠顶,蒙蔽清阳,阳气不展,故头重如裹,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复遇天阴,诸症加重。痰湿困脾,脾不运化,以致纳差腹胀,久病心血失养,故面色少华,失眠多梦。方中重用茯苓与白术、桂枝温运脾阳,燥湿化痰;辅以牛膝、龙骨、石菖蒲镇心安神;陈皮、枳壳行气,气行痰化;薏苡仁、甘草增强健脾养心化痰湿之功。

3.曹某,男,52岁,工人,1991年8月30日初诊。于半年前,因患结核性胸膜炎,注射链霉素20支(计链霉素10g)时开始出现轻度眩晕,注射至36支时出现重度眩晕,耳鸣、听力减退,时恶心呕吐,视物晃动,如坐舟车,步履蹒跚,踏地发软,曾多方求治,服用中西药治疗,罔效。检查:罗姆伯格征阳性,向右侧倾斜,但指指、指鼻试验正常,睁眼并足不能站立,必须两足相距一尺多远方能站立片刻,苔白贰,脉滑。拟诊:眩晕。证属痰湿中阻。处方:茯苓18g,桂枝18g,白术18g,甘草12g,泽泻4g。服12剂,症状明显好转,走路较稳,视物微动,苔薄白,继服前方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按本案系链霉素中毒引起的眩晕。链霉素中毒时前庭、耳蜗的感觉细胞受耳毒性药物的作用出现肿胀、营养不良,至细胞损害,从而出现眩晕症状。苓桂术甘汤有脱水、利尿、营养调节神经之作用,服药后能使毒素从小便排出,前庭、耳蜗的肿胀消退,压力减低,从而使感觉细胞的功能恢复,眩晕、耳鸣自愈。

3.患者陈某,女,60岁,工人1983年1月8日诊治。自诉:3年前因感受风寒,当外证解后,出现头晕眩冒,胸闷,气短,呕恶,腰背疼痛。易外感,每外感时,常全身颤抖。经许多医院详细检查,未能做出明确诊断。虽用很多药物治疗,均无效果。诊见:神情忧郁,面色晦暗,舌苔白腻,腹部平软无积块,脉沉缓辨证分析:中阳不足,痰饮内生,久伏胸膈。上犯清阳则头晕眩冒,阻碍肺气则胸闷气短,胃失和降则呕恶,阳气不得宣通则腰背疼痛,中阳不足,卫虚不能固表则易感外邪,外邪侵袭,经脉不舒则身体颤抖。舌苔白腻、脉象沉缓均为痰饮久伏,脾胃阴虚之征。诊断:饮证(伏饮)。治则:温化痰饮、通阳和胃。方药:茯苓25g,桂枝15g,白术50g,柴胡10g,半夏10g,甘草10g,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连服1周。

按《金匮》云:“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本案患者有外感病史,刻症见头晕眩冒、胸闷、呕恶等症,恰为仲圣所谓“心下有痰饮”之证,故选芩桂术甘汤为主方治之,加柴胡、半夏和胃止呕,枢利中焦。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岑桂术甘汤加减治鞘膜积

中草药2021-05-28
岑桂术甘汤加减治鞘膜积液医案、配方

岑桂术甘汤加减治有机磷

中草药2021-05-28
岑桂术甘汤加减治有机磷所致迟发性神经中毒医案、配方

岑桂术甘汤加减治手汗医

中草药2021-05-28
岑桂术甘汤加减治手汗医案、配方

岑桂术甘汤加减治背部冷

中草药2021-05-28
岑桂术甘汤加减治背部冷痛医案、配方

岑桂术甘汤加减治低热医

中草药2021-05-28
岑桂术甘汤加减治低热医案、配方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枕头功效与作用及制作方法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化不良医案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配方组成、临床应用禁忌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葚与什么搭配一起泡茶喝好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

中草药2019-08-30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外敷的作用功效与用量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