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某,女,52岁
2006年4月24号初诊。失眠、心悸三个月余,加重一周。自诉已经七日夜卧不寐,头重身困,心烦易惊,纳差,泛恶时作,痰多体胖。平素喜食肥甘厚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150/110毫米汞柱。左脉细弦,右脉滑数,舌红苔黄腻。
处以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10g,枳实15g,竹茹15g,半夏15g,陈皮15g,茯苓25g,炙甘草15g,郁金15g,炒酸枣仁20g,煅龙骨、牡蛎各50g,柏子仁20g。七剂,水煎服。
5月1日二诊:自诉用药后心悸、易惊好转,夜卧梦少,睡眠渐佳,继投七剂。
5月8日三诊:患者家人来告,近日已能安稳入睡,诸恙悉去,血压下降,其他症状均消失。嘱避免情志刺激,饮食清淡。
【按】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若因饮食失节,胃肠受伤,宿食停滞,酿成痰热,壅遏于中焦,浊热上扰,胃气不和,不得眠。
《张氏医通·不得卧》指出:
“脉滑数有力不眠者,中有宿食痰火,此为胃不合则卧不安也。”本病例属体肥多痰,平素较喜食肥甘厚味多湿之品,日久积湿生痰,因痰生热,痰热互结,扰动心神致睡眠难安,据脉症分析,此属痰热内扰,心神不宁所致。故拟涤痰清热、镇静宁神为治疗大法,用黄连温胆汤加入镇静宁神之品,疗效显著。
一《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段富津》
【按语】患者老年女性,痰多体胖说明有气虚、痰湿,加之平素喜食肥甘厚腻,加重病情,以致痰湿阻遏,清窍失养,心神离越,发为不寐;痰湿阻遏谷道,则泛恶时作,加之心气虚,则心烦易惊;脾为生痰之源,脾虚运化不及,故纳差;左脉弦细为气血不足,右脉滑数为痰湿、虚火,故段老用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再加上炒酸枣仁、煅龙牡、柏子仁加强安神之功。全方重在健脾化痰,使气血流通,清窍得养,心神得安,再加之重镇安神之品以治标,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