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别名】栝楼根(《本经》),蒌根(《雷公》),瓜蒌根(《理例》),花粉(《增订伪药条辨》)。
【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 cho san the ski ri low ii Maxim, 或双边栝楼Tri cho san the sros thorn ii Harms的干燥根。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河南、山东、四川、湖北、江西等省。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成段或纵剖成瓣,晒干后用硫黄熏白。
【历史沿革】唐代有熬(《千金翼》),苦酒熬法(《食疗》)。宋代有焙(《总病论》),并有“慢火炒焦黄色,药性虽冷,炒焦用之,乃温也”的论述(《药证》),烧灰(《证类》),酒炒法(《疮疡》)等。明代有酒浸、茯苓皮煮《普济方》),酒洗(《理例》),姜汁浸(《仁术》),蒸法(《通玄》)。清代有竹沥拌、乳汁浸(《本草述》),炒黄法(《幼幼》)等。现行有净制(《规范》),切制(《中国药典》1995年版)。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规范》)。

切制略泡,润透,切厚片,干燥(《中国药典》1995年版)。
【成品性状】天花粉:呈类圆形厚片或不规则块片。外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断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横切面可见黄色木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纵切面可见黄色条纹状木质部。质坚实。无臭,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用法与用量】10~15g。
【处方应付】处方写花粉、天花粉付天花粉。
【炮制作用】使药物净洁,便于调剂和制剂。
【化学成分】含淀粉、皂甙、天花粉蛋白、多种氨基酸,还含甘油酯、△7-豆甾醇、a-菠菜甾醇、天花粉多糖等。
【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备注】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