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附子泻心汤加减化裁_临证加减与用量

浏览: 发布时间:2019-08-12 09:27:54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大黄6g黄连3g黄芩3g附子3g上3味,制法同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单煎取汁,兑之温服。

【功效】清热泄痞,扶阳固表。

【主治》

主证:心下痞满,按之柔软不痛,恶寒汗出。

副证:脉沉细,舌质淡,苔薄黄。

注:临证应用,本方证除心下痞满,恶寒汗出之外,尚有时出现心烦不宁,四肢冷,便秘,溲赤,苔灰黄相杂等症。医者宜多思之。

【临证加减】

1.本方证兼见痰热结于心下者,酌加黄连、陈胆星,全瓜蒌。

2.慢性痢疾,寒热错杂者,本方合白头翁汤加赤石脂。

3.慢性结肠炎,寒热交结,兼见脾虚者,酌加党参、白术、茯苓健脾之味或合黄土汤。

4.附子泻心汤加味治疗胃脘痛:若腹胀痛甚窜两胁者,加醋柴胡,炒枳壳;呕恶不能食者,加佛手,白蔻仁;气短无力者,加炒山药,炙黄芪;大便软者,易生大黄为熟大黄;若有表证则先解表。[北京中医,1986,(6):38]

5.附子泻心汤治疗神经性头痛:用本方收到较好效果。认为应用附子泻心汤必须掌握恶寒、自汗出,舌质淡胖、苔黄厚或厚腻且润,色必晦暗无光,脉濡数或洪数,重按无力等临床指征。[新医药学杂志,1979,(11):46]

6.大黄附子泻心汤加减治疗神经性头痛:用生大黄、附子(另包煎透)、黄芩、干姜各10g,半夏、木通、白芷各12g,茵陈、于姜各10g,川芎各15g,滑石30g,黄连6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云南中医药杂志,1995,(3):30~31]

7.附子泻心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病者表现为面色姚白畏寒肢冷,溺清,大便秘结,腹胀满,恶心吐,舌苔厚腻,口有氨味,血肌酐、尿素氮皆高于正常值1至数倍。用此方附子温助肾阳,三黄清泄热毒,加一些活血祛瘀之品如桃仁、赤芍、丹参等,不少病例取得良好疗效。[中国中医药学报,1994,(2):3]

8.五泻心汤治疗外感引起腹泻:本组病例分五型,分别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防风、芥穗、苏叶、大枣;附子泻心汤加桂枝、党参、生姜、生草;生姜泻心汤加川朴、白术、茯苓;半夏泻心汤加藿香、草蔻、陈皮、麦芽;甘草泻心汤加党参、升麻、柴胡、白术。患者泄泻止,痞满除,饮食增加,发热恶寒消失者为痊愈。[国医论坛1987,(2):24]

9.附子泻心汤的理论与临床:用附子泻心汤治疗证属胃热炽盛,全身阳虚的十二指肠球部溃并发出血和慢性胃炎,及本虚标实、寒热相兼的顽固性盗汗症,均取得疗效。熊氏认为胃热与阳虚的证候可不尽相同,但均可以用附子泻心汤取得疗效,说明本方的运用是颇为广泛的,同时指出临床上有时不一定严格按原方的煎服法,或取附子先煎,或取三黄煎煮时间短一些,也同样可以取得疗效。[张仲景学说研究与临床,1985,(4):27]

10.本方去附子,治疗邪热内陷因作痞者,名泻心汤。[金匮要略]

11.本方去大黄加厚朴、吴茱萸、白术、茵陈、干姜、砂仁、人参、茯苓、泽泻、川椒、桂枝、巴豆霜,炼蜜丸。治脾积在胃脘,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或发黄疽,饮食不为饥服,名痞气丸。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附子泻心汤的适合人群与

中草药2021-03-26
附子泻心汤的适合人群与禁忌副作用-什么人不适合

路志正附子泻心汤的配方

中草药2021-03-17
路志正附子泻心汤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附子泻心汤的正宗配方组

中草药2019-11-21
附子泻心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附子泻心汤治血卟啉病配

中草药2019-11-21
附子泻心汤治血卟啉病配方、医案_效果与方法

附子泻心汤治胃脘痛配方

中草药2019-11-21
附子泻心汤治胃脘痛配方、医案_效果与方法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枕头功效与作用及制作方法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化不良医案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配方组成、临床应用禁忌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葚与什么搭配一起泡茶喝好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

中草药2019-08-30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外敷的作用功效与用量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