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诠释】此条承上文,仍属热痞之例,热痞特征是胃膈积有无形热邪充斥中上焦,热在上,郁于中,气痞满塞·按之濡软。照此不会出现恶寒汗出的症状,之所以出现之.--是发汗太过,损伤表阳:二是卫阳素虚,无力御寒,这种阳虚于外,热浮于内的心下痞,施以附子泻心汤,寒热并用,虚实兼顾,以达热解则痞消:温阳则寒除。
【治法】泻热消痞,固护表阳。
【方药组成】大黄2两,黄连1两.黄芩1两,附子1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服法与禁忌】上药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奥,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经方方论】本方是大黄黄连泻心汤加炮附子组成。义在消热痞·温表阳。取附子汁浓味厚,扶阳固表,祛除表寒。
本条煎服法与众不同,用麻沸汤浸渍大黄黄连泻心汤,兑人浓煎附子汁服,其义深奥。非熟知药性之理和精确辨证之程度,难达如此境界,仲景真大医也。
【经方新用】
(1)附子泻心汤加吴茱萸12克,木瓜30克,槟榔15克,水红花子30克,泽泻30克,治疗尿毒症呕吐而小便不利。
(2)附子泻心汤加干姜12克,半夏12克.木瓜30克,炒扁豆30克,治疗胃热肠寒的呕痞下利证。
【医案举例】
王某,男,32岁。赴婚宴,饮酒过量,当时未醉,但觉心中烦热:口干渴,面赤身热。酒乃辛热之物,其性属阳,灼胃耗津,故口干渴,斯时畅饮饮料数杯以解其渴,半日许,不仅渴热未解,反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下利稀便,日达数次。便常规无异常,肠有鸣动。舌红苔黄腻,脉洪滑,寸盛尺弱。
辨证:热在胃,寒在肠·胃肠失和。
治法:清胃温肠,调和寒热。
方药:附子泻心汤加减。
组成:葛根30克,黄连6克,黄芩8克,制附子8克,生姜30克.茯苓30克,半夏12克,白蔻15克,木瓜15克,藿香30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
复诊:药服3剂,腹泻止,胃脘痞满消除大半,脉静烦安。思食勿进,少饮薄粥,滋养胃气则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