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诠释】肠痈病的形成是毒热壅结肠道,血络痹阻,腐灼肠膜而致充血痈肿。其症右下腹疼痛拒按,压疼肌紧张,下肢屈伸不利,舌深红,脉数。若肠痈日久,痈脓已成,毒热弥漫,败血伤营,则右下腹痛,按之灼热柔软如肿状,但无积聚,如有包块则为包裹性脓肿。脓肿耗血,营养欠佳,络瘀而荣运不良,故皮肤粗糙。此毒热壅盛期已过,故身无大热,脉数必虚数无力,此为肠内痈脓而致营血俱伤之候,治宜薏苡附子败酱散,排脓解毒。
【治法】祛瘀排脓。
【方药组成】薏苡仁10分,附子2分,败酱草5分。
【服法与禁忌】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大便当下。
【经方方论】方中重用薏苡仁,排脓消痈止痛,又利行肠胃,附子辛通助阳,化痈排脓,败酱草活血排毒以消痈肿,服药后,脓毒败血污浊之物,从大便排出,肠痈自愈。方后注:“小便当下”,应改为大便当下。
【经方新用】
(1)薏苡附子败酱散配山甲10克,皂刺15克,花粉18克,赤芍20克,蒲公英30克,治疗化脓性阑尾炎。
(2)薏苡附子败酱散配土茯苓30克,野菊花30克,白芷12克,蒲公英30克,苍术15克,车前子30克(布包),治疗宫颈炎。(3)薏苡附子败酱散加桔梗15克,甘草20克,鱼腥草30克,金银花40克,黄芩12克,花粉15克,治疗肺化脓症。
【医案举例】
郭某,男,39岁。右下腹隐痛阵作,仍坚持劳动,时过七日,腹痛加重,弯腰屈背,右下肢屈伸不利。血检:白细胞18600/立方毫米,中性78%,淋巴22%。刻诊:痛苦面容,午后低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辨证:毒热结聚,肠痈成脓。
治法:排脓解毒,化瘀消积。
方药: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
组成:薏苡仁40克,附子5克,败酱草60克,蒲公英50克,野菊花40克,花粉20克,山甲12克,皂刺15克,赤芍15克,白芷12克,生牡蛎30克。每日1剂,水煎400毫升,分早午晚三次温服。复诊:药服5剂,下腹肿疼明显减轻,手可触摸,仍有濡动感,发烧已退,硬块范围缩小,继服原方7剂,血检正常,肿疼消失。
【按语】薏苡附子败酱散是治疗肠痈成脓之方,药物组成严紧,但药少量小,尤其肠痈成脓,毒热瘀结,恐此方难遏病势,当须大剂量多药味,集中药效,急求速消。诸如薏苡仁一次量可用至100克,附子10克,败酱草80克。另外,解毒散结药不可少于30克,延误之,则正气大伤,毒漫全身有殒命之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