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医常识/文章正文

治疗耳疾喝什么药酒好?中药酒药材配方大全

浏览: 发布时间:2019-09-01 22:49:52

——药酒配方——

·聪耳酒·

【配方】核桃仁60g,五味子40g,蜂蜜30g,白酒1000ml。

【制法】将前2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振摇数下,浸泡10日后,过滤去渣,加入蜂蜜,拌匀,即成。

【功用】补肾聪耳。

【主治】耳鸣、遗精等。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服2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龟地酒·

【配方】龟胶、枸杞子、生地黄各60g,石决明、甘菊花各30g,白酒2000ml。

【制法】将前5味共研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滋肾阴,平肝阳,清热明目。

【主治】头晕目眩、耳鸣、失眠、多梦、视物模糊、腰膝酸软、咽干、面热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菖蒲酒(三)·

【配方】菖蒲、白术各250g,白酒1250ml。

【制法】将前2味研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化湿开窍,健脾养胃。

【主治】早衰健忘、视力减退、耳鸣耳聋、便溏腹胀、食欲缺乏、心悸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20~40ml,日服3次。

【附记】引自《民间百病良方》。阴虚火旺者忌服。

鹿龄集酒·

【配方】肉苁蓉20g,人参、海马、鹿茸各10g,熟地黄15g,白酒1000ml。

【制法】将前5味(其中,人参、鹿茸共为粗末)一并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个月后即可取用。服后添酒,味薄即止。

【功用】益气补血,补肾壮阳。

【主治】肾阳虚所致的耳鸣、阳痿、不育症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感冒发热者忌服。

·地黄香杞酒·

【配方】熟地黄125g,沉香(研末)2.5g,枸杞子60g,高粱酒1750ml。

【制法】将前3味置容器中,加入高粱酒,密封,浸泡10~15日后,即可取用。

【功用】补肝肾,益精血。

【主治】肝肾阴亏或精血不足所引起的头昏目眩、目暗、多泪、面色无华、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失眠多梦等症。

【用法】口服:每晚临睡前服15~30ml。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枸杞红参酒·

【配方】枸杞子80g,熟地黄60g,红参15g,何首乌50g,茯苓20g,白酒1000ml。

【制法】将前5味共研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日振摇1次,浸泡14日后,即可取用。酒尽添酒,味薄即止。

【功用】补肝肾,益精血,补五脏,益寿延年。

【主治】身体虚弱、阳痿、耳鸣、目花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2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临床验方集》。

·四味秦椒酒·

【配方】秦椒、白芷、旋覆花各60g,肉桂25g,白酒1000ml。

【制法】先将秦椒(去目,并闭口者)微炒出汗,再将前4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7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补肾温阳,祛风和血。

【主治】肾虚耳鸣,咳逆喘急,头目昏痛。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温服10~2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药酒疗法》。

·磁石酒方·

【配方】磁石(捣碎,绵裹)15g,木通、菖蒲各250g,白酒1500ml。

【制法】将前3味细锉,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7日后,即可取用。

【功用】平肝潜阳,化湿开窍。

【主治】耳鸣,常如风水声。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圣济总录》。《本草纲目》方中3味药各等份,袋装酒浸,日饮,治肾虚耳聋。

·磁石浸酒方·

【配方】磁石(捣碎,用水淘去赤汁)150g,山茱萸60g,木通、防风、山药、菖蒲、远志、天雄(炮)、蔓荆子、甘菊花、川芎、细辛、肉桂、干姜、白茯苓各30g,熟地黄90g,白酒4500ml。

【制法】将前16味细锉拌和,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即可服用。酒尽添酒,味薄即止。

【功用】益肝肾,平肝阳,散风热,化湿开窍。

【主治】风邪入于脑,或入于耳,久而不散,经络壅塞,不能宣利,或作眩晕。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ml,日服3次,或随量服用,以瘥为度。

【附记】引自《普济方》。

·泡酒·

【配方】小茴香10g,鲜石菖蒲、九月菊、鲜木瓜、桑寄生各20g,白酒1500ml。

【制法】将前5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清心,柔肝补肾,化湿开窍。

【主治】肝肾虚损引起的眩晕、耳鸣、消化不良、行走无力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温服10~15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桑椹柠檬酒·

【配方】桑椹1000g,柠檬5个,白糖100g,米酒1800ml。

【制法】将前2味置容器中,加入米酒,密封,浸泡10日后加入白糖即成,浸泡时间越久,效越佳,用时去渣。

【功用】滋阴液,养心脉。

【主治】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50~10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民间百病良方》。

·怡神酒·

【配方】木香(研末)3g,糯米糖、绿豆(捣碎)各500g,白酒500ml。

【制法】将前3味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1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补精怡神。

【主治】头晕耳鸣、视物昏花、精神不振、饮食减少、全身乏力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民间百病良方》。

·期颐酒·

【配方】当归、陈皮、金钗石斛、牛膝、枸杞子各120g,黑豆(炒香)、仙茅各250g,大枣500g,肉苁蓉、菟丝子、淫羊藿各180g,黄酒15L,好烧酒35L。

【制法】将前11味捣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黄酒和白酒,密封,隔水加热1.5小时后,取出,埋入土中7日,取出即可服用。

【功用】补肾阳,益精血,补脾养胃。

【主治】年老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腰膝无力、小便频数、耳鸣、视物昏花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ml,日服3次,或适量饮用。

【附记】引自《同寿录》。偏于阴虚体质者也可饮用。

·神仙固本酒·

【配方】牛膝240g,制何首乌180g,枸杞子120g,天冬、麦冬、生地黄、熟地黄、当归、人参各60g,肉桂30g,糯米20kg,酒曲适量。

【制法】将前10味制为粗末,糯米蒸熟,待冷入药末、酒曲(研细),拌和均匀,置坛内封固,如常法酿酒。酒熟榨取酒液,即可饮用。

【功用】补肝肾,益精血,温经通络。

【主治】肾虚、腰膝酸软、耳鸣、目暗、须发早白、腰部有冷感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ml,日服2次,或适量饮用。

【附记】引自《东医宝鉴》。

·首乌酒(三)·

【配方】制何首乌、熟地黄各30g,当归15g,白酒1000ml。

【制法】将前3味切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半个月后即可取用。

【功用】补肝肾,益精血。

【主治】肝肾不足、精血亏少引起的头晕、耳鸣、腰酸、须发早白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ml,日服2次。或取生草乌60g,用60%乙醇200ml,浸泡1周后,取少许滴耳,每日1或2次,用治耳鸣,效佳。

【附记】引自《山东中医杂志》。

·山萸苁蓉酒·

【配方】怀山药25g,肉苁蓉60g,五味子35g,炒杜仲40g,川牛膝、菟丝子、白茯苓、泽泻、熟地黄、山茱萸、巴戟天、远志各30g,白酒2000ml。

【制法】将前12味捣碎,人布袋,置容器中,加人白酒,密封,浸泡5~7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亏损、头昏耳鸣、怔忡健忘、腰腿软弱、肢体不温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服10~20ml,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药酒疗法》。

·苍耳愈聋酒·

【配方】苍耳子、防风、黄芪、白茯苓、独活、牛蒡子(炒)、大生地各30g,薏苡仁、木通各20g,人参15g,肉桂12g,白酒1000m1。

【制法】将前11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散风热,益气补肾。

【主治】肾间风热,骨痛,耳聋及肾中实邪。

【用法】口服:每次服10~3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圣济总录》。方名为编者拟加。

牡荆酒·

【配方】牡荆子(微炒)250g,白酒500ml。

【制法】将牡荆子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利气,化痰,开窍。

【主治】耳聋(气滞型)。

【用法】口服:不拘时,随量饮之。虽久聋也效。

【附记】引自《圣济总录》。

益肾明目酒·

【配方】覆盆子50g,巴戟天、肉苁蓉、远志、川牛膝、五味子、川续断各35g,山茱萸30g,白酒1000ml。

【制法】将前8味捣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开封,加入冷开水1000ml,混匀,即得。

【功用】益肝补肾,聪耳明目,养心,悦容颜。

【主治】肝肾虚亏、耳聋目暗、腰腿酸困、神疲力衰、面容憔悴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温服10~15ml,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记】引自《百病中医药酒疗法》。

·核桃滋肾酒·

【配方】核桃仁、胡桃仁各25g,磁石、菖蒲各20g,黄酒1500ml。

【制法】将前4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黄酒,密封,浸泡15日后,或隔水加热至沸,浸1宿。去渣,备用。

【功用】益肾补脑。

【主治】耳鸣、耳聋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2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菖蒲桂心酒·

【配方】石菖蒲(米泔浸1宿,捣焙)2g,木通1g,桂心、磁石各15g,防风、羌活各30g,白酒500ml。

【制法】将前6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去渣,备用。

【功用】开窍祛风,纳气潜阳,安神。

【主治】耳聋、耳鸣。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温服1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圣济总录》。

·益智酒·

【配方】人参9g,猪板油90g,白酒1000ml。

【制法】将猪板油(切碎)置锅内熬油,去渣,与人参(研末)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1日后,去渣,即成。

【功用】开心益智,聪耳明目,润肌肤。

【主治】记忆力减退,面色无华,耳聋眼花及内热疾病。

【用法】

口服:每次服15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民间百病良方》。忌食萝卜、葱、蒜等物。

·莒蒲浸酒方·

【配方】菖蒲(米浸1宿)10g,木通60g,磁石(捣碎,水淘赤汁)150g,防风、桂心、牛膝各90g,白酒1000ml。

【制法】将前6味捣碎,人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备用。

【功用】开窍祛风,纳气潜阳,利湿安神。

【主治】耳聋。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服10~15ml,日服2次。以瘥为度。

【附记】引自《圣济总录》。

蔓荆酒·

【配方】蔓荆子(微炒)100g,白酒200ml。

【制法】将蔓荆子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疏散风热,开窍通闭。

【主治】耳聋,虽久聋亦y。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普济方》。

·磁石浸酒·

【配方】磁石30g,熟地黄9g,山茱萸、熟附片、苍耳子各6g,肉桂、羌活、木通、防风、山药、菖蒲、远志、蔓荆子、川芎、细辛、白茯苓、干姜、甘菊花各3g,米酒1000ml。

【制法】将前18味(磁石捣碎,用清水淘去赤汁)共为粗末,置容器中,加入米酒,密封,浸泡15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滋补肝肾,祛风通窍。

【主治】肝肾不足,风热壅闭之耳鸣、耳聋。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ml,日服2次。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补肝聪耳酒·

【配方】覆盆子60g,巴戟天、肉苁蓉、远志、怀牛膝、五味子、川续断各40g,山萸肉35g,醇酒1200ml。

【制法】将上药共研为粗末,用白布袋盛装,扎紧口,置入酒坛内,加入醇酒,密封浸泡(春夏5日、秋冬7日),然后倒入冷开水1000ml,和匀备用。

【功用】补益肝肾,聪耳明目。

【主治】肝肾虚损所致的耳聋目昏,腰腿酸困,神疲力衰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空腹温饮20ml,每日早、晚各服1次。

【附记】引自《临床验方集》。屡用有效。

·百岁长寿酒·

【配方】麦冬、枸杞子、白术、党参、茯苓各50g,陈皮、当归、川芎、生地黄、熟地黄、枣皮各30g,羌活、五味子各20g,肉桂10g,大枣500g,白酒5000ml。

【制法】将前15味捣碎或研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加热1.5小时,待温,开封后,再加入冰糖1000g后,再次密封,将容器埋入土中7日。取出,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补五脏,调气血,聪耳明目。

【主治】耳聋目昏、容颜憔悴、消瘦、早衰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0ml,日服3次。

【附记】引自《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半夏消炎酒·

【配方】生半夏50g,白酒150ml。

【制法】将生半夏晒干、研成细粉,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24小时,取上清液,使用。

【功用】燥湿,消肿。

【主治】急、慢性中耳炎等。

【用法】外用:先将患耳用生理盐水洗净,拭干,再滴入药酒数滴,每日滴1或2次。

【附记】引自《民间百病良方》。

·黄柏酊·

【配方】川黄柏30g,40%乙醇150ml。

【制法】将川黄柏切薄片,置容器中,加入40%乙醇(或以浸没药面为宜),密封,浸泡24小时,用滤纸过滤备用。

【功用】消炎,止痛。

【主治】化脓性中耳炎。

【用法】外用:先将患耳用过氧化氢溶液擦洗干净,拭干,取黄柏酊少许滴入耳内,每日滴1或2次。

【附记】引自《中药制剂汇编》。马钱冰片酒·

【配方】马钱子5个,冰片0.3g,50度白酒100ml。

【制法】将马钱子用温水浸润后,剥净表皮,切成薄片,冰片研末,一并投入白酒中,浸泡15~20日后即可取用。

【功用】清热散郁火,芳香通诸窍,消肿止痛,防腐生肌。

【主治】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用法】外用:用时先将患耳拭净,滴入2~4滴,日滴2次。

【附记】引自《浙江中医杂志》。屡用效佳。一般用药5~7日即可。

·黄冰酒·

【配方】川连9g,冰片0.5g,高粱酒100ml。

【制法】将川连拣净杂质,置瓶内,加入高粱酒浸泡7日,过滤后,再加入冰片即可使用。

【功用】消炎通窍。

【主治】化脓性中耳炎。

【用法】外用:按常规滴入少许过氧化氢清洗并擦干耳道后,用已消毒的塑料眼药瓶吸药液滴入耳道,每日滴2次,每次1~2滴。

【附记】引自《云南中医杂志》。本法用于单纯性中耳炎,一般连续用药3~5日即见效,用药后一般无不良反应,个别患儿稍有刺激感,但片刻即消失。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老中医治疗耳疾医案大全

中医常识2019-10-01
老中医治疗耳疾医案大全_中医治疗方法

辟谷7天复食食谱_辟谷开谷

中医常识2019-07-19
辟谷7天复食食谱_辟谷开谷吃什么?正确方法与注意事项

炒苍耳子的作用与功效、

中医常识2020-07-03
炒苍耳子的作用与功效、应用_成分、炮制方法与应用

初次辟谷的正确方法_自己

中医常识2019-07-19
初次辟谷的正确方法_自己在家辟谷步骤与注意事项

肾主骨是什么意思?肾主骨

中医常识2019-03-19
肾主骨是什么意思?肾主骨生髓-肾与骨的关系与原理

血府逐瘀丸的作用功效与

中医常识2019-06-27
血府逐瘀丸的作用功效与禁忌_临床新用与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