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内容】
苦参50g,蛇床子30g,白芷20g,金银花20g,生地黄20g,牡丹皮20g,地肤子30g,土茯苓30g,薏苡仁30g,黄柏20g,茵陈30g,龙胆20g,乌梅20g,白鲜皮30g。常规煎药后,取药液1500ml,倒入盆内加食用陈醋50ml搅匀,将双手或双足放入浸泡,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浸泡不得少于半小时,2天1剂,10天为1个疗程。
【临床疗效】

56例患者,经10~40天治疗后,治愈31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55.36%,总有效率为98.21%。平均见效时间为5天。其中,10天内治愈者5例,20天治愈者8例,30天治愈者11例,40天治愈者7例。
【治验点评】
手足癣主要是由红色毛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菌等引起。近年来,白色念珠菌及其酵母杆菌感染也屡见不鲜。此病在我国南方尤为常见,特别是常穿胶鞋和在潮湿的工作生活环境下发病率更高,手足癣可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发生,足癣常发生双侧,手癣单侧较多。手足癣分为水疱型、糜烂型、鳞屑角化型。它主要由共用拖鞋、浴巾等卫生用品传播,利用公共洗浴设备的人群如矿工、运动员等为高发人群,此外还可在家庭内传播。足癣发病率高于手癣,且常常为手癣的传染源。足癣一般夏重冬轻,足汗较多者,冬季也可以发生。长期不愈的趾间糜烂往往会继发链球菌感染而形成丹毒,是下肢丹毒的常见病因。手癣往往继发于足癣,且多先从一只手开始,如不治疗经若干年后可发展至双手。手癣后常造成新的传染,导致体癣、股癣等。无论手癣还是足癣,如任其发展,都会最终发生指甲的感染而形成甲真菌病或称为甲癣,甲癣较手足癣更顽固。中医学认为,此类皮肤病多因风、湿、热浸淫于肌肤所致。治宜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方中苦参、蛇床子、地肤子清热燥湿,金银花清热解毒,生地黄、牡丹皮清热凉血,黄柏、茵陈、龙胆、土茯苓清热利湿,白芷、薏苡仁祛风排脓,止痛,白鲜皮化湿止痒,乌梅收敛杀虫。诸药合用,以达清热解毒、凉血、祛风利湿、杀虫之功。丘疹鳞屑型可配合复方苯甲酸液、苯甲酸软膏外用,效果更佳。患者浸泡时应保持水温适宜;发病部位应避免再次接触引起过敏或有刺激作用的各类物品;饮食需清淡并保证正常营养摄入;防止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手足癣可通过接触传染,患者应分开使用脸盆、脚盆、毛巾、拖鞋等物品,避免重复感染;治疗需彻底,痊愈患者应继续用药2~3剂,以免复发。本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明显,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