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嫉妒心理如何解决与调整
嫉妒是对他人的成就、名望、品德、优越地位及既得利益的一种不友好的敌视和憎恨的不健康情感,是一种非常有害的、消极的心理品质。
就大学生人际交往来说,有嫉妒心理的大学生在交往中会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对他人的成绩和进步心怀不满,不服气,总希望别人比自己差,甚至会产生诸如中伤、怨恨、诋毁等行为;对别人的失败和不幸则表现为幸灾乐祸,不给予对方同情和安慰。
嫉妒心理不仅会严重影响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且对嫉妒者本身也会带来痛苦,严重者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大学生应努力摆脱和克服这种有害心理,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纠正自己的认识偏差
嫉妒者在别人成功时,总以为别人的成功是对自己的威胁,有碍于自己的发展。实际上,别人的成就来自于他的努力,应该实事求是地予以承认,嫉妒者不应把别人的成功等同于自己的失败和对自己的威胁,而要向别人学习,努力赶上别人。
(二)进行恰当的对比
不仅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也要看到自己在有些方面优于对方,如果在嫉妒心似生非生时能有意识地进行选择的对比,就会使原先失衡的心理获得新的平衡,遏制嫉妒心理的产生。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使思想积极升华嫉妒者在别人比自己强时,应当把不服气的心理引导到积极的方面上去,要想到在任何一个群体中,总会有人走在前头,比较优秀,也总有人相对落后一点。自己可以去努力、去追赶,实在赶不上,也不必强求,要化嫉妒为上进的力量,特别是作为当代大学生,应端正学习目的,做到心胸广大,志向宏远,只有这样,才能不患得患失,宠辱不惊,才能为同学和朋友的成功感到高兴,让别人的成绩鞭策自己。
至于被嫉妒的对象,也要正确地对待别人的嫉妒,做到心情平静,继续保持原有的交往。当一个人受到别人嫉妒时有时也会有些消极情绪,这可以理解。但对别人的嫉妒应不卑不亢,要看到被人嫉妒正说明自己有过人之处,如果被人嫉妒时,收敛自己的努力,结果会正中嫉妒者的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