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攀比和嫉妒心,克服攀比嫉妒心理的方法
1.什么是攀比与嫉妒心理
有两位很要好的同学小王和小胡,从某矿业院校毕业后,一同分配到某矿。矿上正缺乏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对他们两位的到来非常重视,均被安排在重要的科室,并给他们配备了比较好的办公条件,但由于当时矿上办公桌不凑巧,小王配了一张较好的新桌子,而小胡却给了一张旧桌子。小胡发现了这个问题,感到心里很不痛快,后来竟找到领导反映自己的不满,两人的关系也渐渐变冷,远不像原来那么热乎了。更不可接受的是,时间不过两年,小王被提拔当了副科长,这时小胡由攀比便产生了嫉妒。开始是疏远、冷淡,后来发展到写诬告信,反映小王某工作有重大失误,还有经济问题等等。小王听到这事非常愤怒,找小胡“算账”,一怒之下,竟与他的同学“拳脚”一场,结果两人都受了处分。
攀比心理来自攀高的比较之中。
俗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情境让人感到非常郁闷不乐,可以想象这得死和得扔肯定是令人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很多问题出在愚蠢的比较上。但人又难以做到不与别人比,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距。有一首打油诗说道:“世人纷纷说不齐,他骑骏马我骑驴;回头看到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攀比心理与嫉妒心理紧密相关,或者说是一对姊妹。攀比常造成嫉妒,嫉妒常来自攀比,如果说攀比可能造成人的心理不愉快,那么,嫉妒则不光害己,而且害人。
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它包括有焦虑、猜疑、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的情绪。别人天生的身材、容貌可以成为嫉妒的对象,其他如荣誉、地位、成就、财产、威望等也容易成为人们嫉妒的对象。
嫉妒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它可以导致人们之间的对立分裂;可以破坏人们美好融洽的关系;可以造成人们之间的互相攻击、甚至互相残杀。
从古到今,多少年来,由于嫉妒心理的存在,不知害死过多少人。可以说,凡是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嫉妒心理。战国时期魏国名将庞洞一连打了许多胜仗,魏惠王非常信任庞洞。庞涓与孙膑是同学,他们共同求学于老师鬼谷子,但老师只将“孙子兵法十三篇”亲授孙膑。这使得孙膑在谋略上胜过庞涓。可庞涓这时开始嫉妒孙膑的才华,使诡计陷害孙膑。他在孙膑脸上刺了字,残酷地挖掉了孙膑的膝盖骨。后来孙膑被齐国大将田忌所救,并受到齐王的赏识。但是庞涓又派人潜入齐国,用手段企图除掉孙膑。但最后,庞洞在一次战役中败于孙膑指挥的军队,庞滑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嫉
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病症,嫉妒者不仅祸害别人,同时也害自己。常有嫉妒心的人,活得很累,内心也很痛苦,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现代身心医学研究表明,嫉妒可使大脑皮层功能亲乱,引起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调查发现,嫉妒程度强的人患病率比嫉妒程度低的人高得多,目前,德国等国家已把嫉妒列为疾病的一种,确实很有道理。
2.攀比心理和嫉妒心理的克服(1)加强学习、提高修养。我们经常看到对于同一件事,有人嫉妒,有人无所谓,有的人则为别人的幸运而高兴。这是由于各人追求的事物不同,个性差异和修养也不同。通过学习、思考,能增加一个人对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认识,遇到问题就能分析利害,从长远观点来对待。培养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坚决抛弃病态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是根治嫉妒最彻底、最有效的方法。
(2)正确对待嫉妒,正确看待自己。当产生嫉妒心理时,要首先冷静对比一下,自己有哪些短处,别人有哪些长处,自己为什么比不上别人,这样不仅可以把原来的嫉妒心理比掉,还可以利用原来嫉妒心理中含有不服输的进步因素,产生奋起直追、决心超过别人的信念。埋头苦干的人是不会产生嫉妒心的,所以要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做好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上,这样会使自己大有进步。
(3)加强团结,分享成功。加强团结,增进了解,多与大家交往,能够减少或免除嫉妒。有了成绩的人要更加谦虚谨慎,千万不要趾高气扬、目空一切,应以平常心与同事们交流思想,促进了解、发展友谊,让大家分享成功的快乐,这样就可以消除周围人的嫉妒与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