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卵巢早衰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1)目前无公认的诊断标准
至少2次不同日血激素测定FSH≥40IU/L,E2水平低下(<30pg/ml),PRL正常,40岁或以前闭经(继发闭经≥6个月)。
(2)鉴别诊断
①卵巢不敏感综合征。原发闭经多见,E2正常或低下,FSH≥40IU/L,内外生殖器以及第二性征无明显萎缩现象,染色体核型正常,超声能探测到卵泡。
②低雌激素闭经。孕激素试验阴性,E2<20ng/L,促性腺激素水平正常或低下。
③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有闭经、不孕、肥胖以及雄激素增多的表现。垂体兴奋试验60~90min之后,FSH无明显增高,但是LH反应亢进。B超示卵巢呈多囊性增大
④高泌乳素血征。可有闭经、泌乳的表现,但是血PRL升高,血FSH、LH低。
如何诊断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是指妇女在青春期发育后至40岁前出现闭经、血雌激素水平低下、促性腺激素(Gn)浓度过高,有时伴潮热,出汗等绝经症状,与生理性绝经十分相似而命名。也有称之为早期绝经或早发更年期。
诊断以临床所见,血或尿激素测定为基础,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此外,有关病史对诊断也有很大参考价值。
1.1临床所见
患者月经初潮年龄常有异,可发生月经失调,继而闭经;或开始月经规律,后出现月经失调;也有突发闭经者(曾经妊娠分娩者)。约有20%~70%的患者出现面部潮红等血管舒缩综合征。生殖器官萎缩者虽少见,但青春早期就发生卵巢早衰,第二性征不明显。
1.2内分泌学检查
闭经患者孕激素试验阴性者做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泌乳素(PRL)测定。凡PRL正常、FSH>40IU/L者应疑为卵巢早衰。但与排卵前的促性腺激素波动及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在绝经初期即有以FSH高于LH为特点的持续性高促性腺激素血症者,需经3次以上测定Gn均为浓度过高,才能确诊为卵巢早衰,LH浓度可正常或>50IU/L,雌激素水平一般呈低值,但也有正常者。
也有人提出对卵巢早衰病人宜作系统的内分泌学检查,包括每天测血FSH、LH和雌二醇(E2),连续1个月,并做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兴奋试验。若FSH有波动性增高或降低,伴一时性E2升高者可能有机会恢复排卵。临床病人应每周测血FSH、LH和E2值各一次,连续1个月。若发现血E2值超过绝经期妇女的水平,LH增高且LH/FSH=2:1者,提示其激素反馈机制存在,予以诱发排卵治疗可能成功。
1.3病理组织学检查
根据患者病理组织学检查,可将病人分为二类:①未见卵泡,完全为纤维化间质所占;②仅有正常原始卵泡至初级卵泡,若投予大量促性腺激素也不发育,此类称为抗卵巢综合征多数为第一种组织学所见,萎缩的卵巢无卵泡或只有闭锁卵泡,在卵巢间质部如可见同绝经者的纤维变性即可诊断。腹腔镜下作卵巢活检有其局限性,因有的卵泡深埋卵巢间质部。所以一般以剖腹取卵巢深部组织检查为宜。在腹腔镜下观察卵巢外观,对诊断也有帮助,绝大多数为双侧卵巢萎缩型或条索型卵巢,仅有15%为单侧或双侧的小卵巢或正常卵巢。萎缩或条索状卵巢常无卵泡存在。
1.4有关病史
染色体异常,病毒、细菌感染,理化因素接触史,免疫疾病及家族史等均与本病的发生有关。如 Turner氏综合征(45,X),因原始卵泡在胎儿期完全消失,性腺发育不良,X染色体的嵌合体或其长臂缺失而引起本病。既往患流行性腮腺炎者卵巢易发生功能衰竭。另外,盆腔感染或有害物质积于卵巢,放射治疗或接受药物治疗,阿狄森氏病、甲状腺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全身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糖尿病、恶性贫血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家族遗传因素(约10%患者有母亲、祖母在30岁前绝经的家属史)等均与本病有关。掌握上述情况,结合临床及检查将有助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