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乳腺癌发病率近年呈逐渐上升趋势,病死率并未见明显下降。说明迄今为止乳腺癌的病因及发病学研究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尚未找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以减少乳腺癌的发生(一级预防),而且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也未达到预期目的(三级预防)。因此,广泛开展乳腺癌的防治普查(二级预防),提高对早期癌的认识,推行女性乳房自查方法,被公认为是发现早期乳腺癌、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手段。
1.自我检查乳房
2.乳腺癌的防治普查
(1)定义:乳腺癌的防治普查简称防癌普查,是指用简便易行、无或小创伤的检测手段对无症状的女性人群进行的检测,以期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乳腺癌,降低乳腺癌的病死率或提高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防癌普查是乳腺癌二级预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普查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有关乳腺癌发病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以便从中取得有效的预防措施。
(2)程序:防癌普查要获得理想的效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当然,不同的机构其条件设备不同,程序可以有别,但基本程序应大体相同。
①普查对象:应做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的调查,凡有患乳腺癌危险因素者,应列为普查重点对象。乳腺癌的危险因素:a.年龄40一60岁;b.月经初潮提早4-5岁;C.停闭经>55岁;d.未婚、未育、未哺乳女性;e.>30岁生第1胎;f.有癌症家族史,尤其是乳癌家族史;g.有胸部X线密切接触史;h.有内分泌紊乱病史;i.有乳房疾病史;j.肥胖。
②普查内容:a.对普查对象,尤其是具有危险因素的对象要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临床检查,并做认真、准确的记录;b.对有结节的病例应做进一步检查,如红外线、B超、X线检查等;c.对可疑恶性病例应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或切除活检。
③普查结果:对乳腺小叶增生等疾患要注意有癌变的可能,应该进行积极的治疗,以使这些疾病不向癌变转化。同时要警惕病变的变化,如局部增生严重,乳头溢血或疼痛加重等,应采取手术治疗。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35岁的女性都应该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尤其是乳腺钼钯X线摄片。
3.生活保健
乳房是女性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然而也是女性最容易受到病变威胁的器官,足以使生命岌岌可危。因此,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细节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唤醒自己对乳房健康的重视,才是呵护乳房的正确之道。
(1)起居有常、劳逸结合:进入绝经期的女性,应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居住卫生、环境舒适,这可以预防和减轻多种乳腺病,为安度晚年创造条件。
①工作有序,生活井然:现代科学证明,人体的任何一种生命活动无不具有规律性,如果能按照规律有计划地安排起居、睡眠、饮食、学习、工作、运动和休息等活动,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顺应“生物钟”规律:使生活规律与生物钟相协调,按固定时间进行自己的生活,对延缓衰老、保护绝经后身心健康具有很积极的作用,是所有人都应遵守的准则。
②环境整洁,空气清新:温和晴朗的天气,清新的空气,赏心悦目的生活环境可使人心情愉快,身心舒畅,健康长寿。人的一生有1/2~1/3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故居住的小环境对健康也有影响。对于一个进入绝经后的女性来讲,由于绝经期心理上的剧烈变化,工作、生活上的转变,其居住环境必须符合身心健康的要求,否则对后半生将产生不良影响。
③衣着端庄,整洁大方:讲究服饰美,可以使中老年女性焕发青春,显得生气勃勃。绝经后女性的服装同样要讲究风度、潇洒,穿着得体。
(2)情绪舒畅,心理平衡:健康心理状态和乐观的情绪,即是我们常讲的“心平气和”,有利于人体的内分泌调节,对预防乳腺病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精神过度紧张、情绪过度悲伤或愤怒等,都会通过神经反射到大脑、肾上腺,引起体内激素水平(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它可以刺激卵巢分泌雌激素增加,从而影响到乳房,使乳房产生疼痛和胀感。因此保持身心健康,避免情感障碍也是预防肿瘤的措施之一。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精神因素与乳腺癌发病有关。已有研究证实,受过严重创伤而精神压抑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相对一般人群增加3.2倍,手术后复发率也增高。不良精神因素致癌的可能性,主要是通过对免疫机制的抑制显著以降低机体对癌症的抵抗力。长期悲伤、忧虑、烦恼、情绪紧张、过度疲劳、失眠等致使肾上腺兴奋,抑制了抗癌的免疫功能,因此乳腺病的发生与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中医理论认为:情志内伤超过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可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阻滞经络而致病。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郁怒伤肝,忧思伤脾,肝失条达致肝气郁结使乳房胀痛;脾胃相连,肝郁乘脾,脾失健运痰浊内蕴乳房而致结块。故临床上肝气郁结在女性疾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也与女性生理有关,如月经前期容易表现烦躁,睡眠不佳,双乳胀而不适;而女性性格细腻,办事较认真,显得过于小气,稍有不顺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出现意外事件容易受到打击,情绪变化明显。同时,女性以冲任为本,情志内伤也导致冲任失调,出现月经失调、乳房疼痛或形成肿块。可见情志内伤导致乳腺病是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