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四肢骨折固定后必须注意护理众所周知,骨折复位后要固定较长时间才能长好,西医用石膏固定,中医用小夹板固定。但固定期间如果护理跟不上则会影响治疗效果,或者发生一些并发症。所以,家属乃至患者本人都应该掌握有关的常识。
1.石膏固定的护理
(1)固定后48小时之内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状况。
发现皮肤青紫、发凉、明显肿胀及疼痛麻木时,应立即送患者去医院复查或先将石膏剖开减压后再去医院。
(2)在石膏未干之前,避免挤压。搬动患肢时须将石膏部分用手掌托起,否则易出现凹陷,压迫该处皮肤,影响局部血运或发生压疮。
(3)石膏固定后,须将患肢抬高,以利血液回流,防止肿胀,下肢可用枕头垫起,上肢用支架悬吊,其高度应以超过心脏水平半尺为宜。
(4)寒冷季节暴露于石膏外的肢体,特别是手足要注意保暖,以防冻伤。
(5)石膏边缘的皮肤易受压或摩擦而破溃,每日应注意检查。受压之处用酒精按摩,如皮肤已溃破,应涂以龙胆紫(紫药水)并用棉垫垫好。
(6)应遵医嘱逐步进行功能锻炼以利早日恢复患肢功能。
(7)在石膏固定期间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复查:①石膏下某处有剧烈疼痛;②石膏过分松弛及软化,失去固定作用;③不明原因高热有石膏内感染之可能。
2.小夹板固定的护理
(1)严密观察患肢远端的血运,包括颜色、温度、肿胀、疼痛、感觉的变化。上肢要注意桡动脉的搏动,下肢要注意足背动脉的搏动。
(2)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3)搬动患肢时要保持患肢的稳定,防止发生骨折端的重新移位。
(4)随时调整布带的松紧度,以布带能上下移动一横指为宜,这样既能达到固定目的,又不能影响血运。固定第一周患肢肿胀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需要把布带适当放松。固定第二周肿胀开始逐渐消退,布带要随时调整。
(5)遵医嘱逐渐进行患肢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