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儿肠炎早期不宜使用止泻药小儿肠炎多是由致病菌或是某些病毒引起。引起小儿肠炎的细菌最常见的有致泻性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等;引起小儿肠炎的病毒有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等。小儿一旦发生肠炎就会有大量的致病菌或是病毒在肠内繁殖或增殖,并产生大量毒素。
这种现象在肠炎的早期尤其明显,病儿除腹泻之外常有发热和呕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发热、呕吐也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这时的腹泻,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人体有利的,它可以把大量细菌、病毒、毒素排出体外。如果这时给止泻药物止泻,就会使积滞于肠道的毒素吸收量增加,有害于机体,会使病情愈加恶化。因此小儿肠炎的早期有发热、呕吐的时候不宜使用止泻药物,而应使用抗炎治疗,消除病因。只有腹泻时间较长者才可以使用止泻药。常用的止泻药有鞣酸蛋白,每次用量为0.15~0.3g,每日三次口服。还有次碳酸铋,每次0.15~0.3g,每日三次口服。对于严重水泻病儿可以使用托佛氏散,利用其中的阿片成分达到止泻的目的。但使用时间不可过长,婴儿最好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