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患了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可能由于本病以发热为主,皮疹远看一片猩红,故称猩红热。它的传播途径最多的是直接与病人或带菌者接触,带菌飞沫经呼吸道传入而感染。
猩红热多急性起病,患儿突然高烧、头痛、咽痛、驱吐、全身不舒服,有的小儿还会出现急剧腹疼而被误诊为阑尾炎。
一些重型猩红热还会出现嗜睡、烦躁、惊厥、昏迷等症状或因中毒性儿肌炎而出现休克。猩红热起病12小时左右,从颈部开始,到腋下、大腿根至全身迅速布满红色小丘诊。皮疹之间几乎看不到正常皮肤,故常说“远看一片猩红,近看粒粒可数”,用手指压皮疹,可见暂时苍白指痕。患儿面部潮红,惟口周围苍白,形成口周苍白圈,但面部不见皮疹。另外,典型的猩红热患儿在病程2~3天可见到“草莓舌”,就是说患儿舌质红赤起刺状如草喜,故称草莓舌。皮疹均经一周后沿出疹顺序消退,此时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全身症状好转。皮疹消退一周左右开始脱皮,突出之处是手掌和脚心,可以大片地剥脱,(这和水痘不同,水痘皮疹涉及面很广,但四肢远端手脚却很少,因此脱痂也于手掌、脚心不常见。这是猩红热的特殊征象。
猩红热目前治疗虽然不是很困难,但必须严防合并症的产生。如果病菌扩散则可引起中耳炎、颈淋巴结炎和肺炎等。
若病菌进入血液还可以引起败血症、脑膜炎和骨关节炎等。
部分病儿在本病痊愈数周后,还会并发急性肾炎和风湿热。
所以病愈后的监护和定期的检查仍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