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
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增高,尤其是以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属中医的眩晕、头痛等病范畴。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无论男女均可发病,尤以中老年人发病居多。
【病因】多因忧思过度,精神紧张,或受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肝阴暗耗,肝阳偏亢;或嗜食肥甘厚味食物;或过度饮酒、吸烟,以致阴阳气血失去平衡,终形成肝阳偏亢;或素体阳盛,阳盛则阴虚,加之精神因素影响而致肝阳上亢,甚至出现痰火上扰;或老年人肝肾两虚,水不涵木而引起阴虚阳亢的病理表现。临床所见,尤以阴虚阳亢型为多见。
【症状】血压升高呈波动状,与精神紧张和劳累过度有关。初期情绪易怒,面赤、头痛、头胀或眩晕等阳亢症状。如血压继续升高,常伴有四肢发麻、头晕耳鸣和心烦失眠等阴虚阳亢症状;到后期还可出现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头晕、神疲懒言和腰膝酸软等阴虚或阴阳两虚之证。严重者还可引起动脉硬化或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疗法】
配穴方一百会。
灸法:采用艾条雀啄灸,从远处向百会穴接近,当患者感觉烫为1壮,然后将艾条提起,再从远端向百会穴接近,同样患者感觉烫为1壮,如此反复10次为10壮。2壮之间应间隔片刻,以免起疱。隔日灸1次,中病即止。
主治:虚性二、三期高血压病。
附记:屡用有效,若配合穴位贴敷,效果更佳。证属肝火上炎型者禁用。
配穴方二血压点(位于第6、7颈椎棘突间旁开2寸处)、涌泉。
灸法:每取一侧穴,两侧交替用。①用艾条雀啄灸或温和灸·先上后下,各灸5~1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用灯火灼灸,上穴各灼灸一下,3日1次。
上法灸毕,即外贴涌泉穴。
主治:高血压病。
附记:多年应用,两法并治,效果颇佳。外贴方用五味降压膏:药用吴茱萸(猪胆汁拌制)100g,龙胆草60g,土硫黄20g,朱砂15g,明矾30g。共研细末,加入适量小蓟根汁调和成糊状,备用。每取药糊10~15g,分别贴敷于双侧足底涌泉穴。或外敷神阙穴,上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用于高血压。效佳。
配穴方三①足三里;②神阙;③足三里、内关;④曲池、太冲、足三里、风池。
灸法:方①用艾炷瘢痕灸,连续灸5~7壮,灸至穴上能见到小疱为度。3~5日1次,一般灸3~5次即效。方②用艾炷隔药饼灸3~5壮,隔日1次。或用艾条悬灸,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方③用温针灸,每穴每次灸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方④用灯心灼灸,每穴灸1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高血压病。
附记:临证应用,可任选一方或交替使用。坚持施灸,多获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