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按病损部位分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前者多见。根性坐骨神经痛病变位于椎管内,病因以腰椎间盘突出最多见,其次有椎管肿瘤、腰椎结核、腰骶神经根炎等。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变主要是在椎管外坐骨神经行程上,病因有骶髂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臀部外伤、梨状肌综合征、臀肌注射不当以及糖尿病等。本病男性青壮年多见,单侧为多。疼痛程度及时间常与病因及起病缓急有关。
【临床应用】
吕氏运用龙胆泻肝汤加虎杖、地龙为主方治疗肝经湿热型坐骨神经痛61例,结果显效23例,好转36例,无效2例。梁氏等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坐骨神经痛(湿热型)41例,疗效显着。其具体方法以本方为基础方,疼痛甚者加川牛膝、延胡索、丝瓜络;湿热重者加虎杖、苦参;胃纳差加山楂、神曲淮山药;大便干结加玄明粉、黄柏。1剂/天,口服,2次/天。结果41例患者经1~3周治疗,显效28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7%治疗时间最短7天,最长21天。
【病案举例】
黄某,男,41岁,工人。10天前觉右侧腰腿疼痛,自以为是湿火骨痛,以丝瓜络、桑枝、薏苡仁之类清热祛湿通络的中药煎服,病情未见好转。近几天腰腿疼痛加剧,在某医院诊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经用止痛、镇静药及理疗,无效,于993年11月4日前来诊治。症见:右侧腰腿剧烈疼痛,从腰部沿右侧大腿后面一直放射至足部,小腿外侧麻木,疼痛呈烧灼样,咳嗽或弯腰时疼痛加剧,足不任地,行走需人搀扶。面赤,心烦易怒,两胁胀痛,口干苦,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检查:坐骨结节、?窝、腓肠肌有明显压痛,右腿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中医辨证属肝经湿热下注,浸淫筋脉,经脉挛急所致。治宜清肝经湿热,通络止痛。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
处方:龙胆草10g,山栀、黄芩、车前子(包煎)、柴胡、泽泻、木通、地龙各15g,白芍、生地、当归各20g桑枝、虎杖各3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服3剂后,右侧腰腿痛明显减轻,守原方再服5剂,疼痛消失,行走自如
按:肝经湿热,循经下注,筋脉受损,发为腰腿疼痛,故以龙胆泻肝汤清肝火、利湿热。加虎杖热祛湿,地龙、桑枝舒筋通络,白芍缓急止痛,病告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