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型肝炎
黄疸型肝炎是甲型传染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致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目黄、身黄、尿黄,所以称为黄疸型肝炎。通常多因湿热或寒湿或饮食不节,多食油腻结于脾胃,郁滞肝胆,胆汁不循常道,发生黄疸。
【临床应用】
高氏等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急型黄疸型肝炎50例,取得显着疗效。具体方法:以本方为基础方,无论阴黄或阳黄均以茵陈为主药,每剂药不少于100g,湿多者则重用淡渗利湿之品,如泽泻、车前子等,而减少苦寒清热之品,如黄芩、胆草等热毒炽盛者可酌加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之品。有腹胀、恶心、呕吐重者加半夏、川朴、白术等,临床可随证加减化裁。王爱莲运用本方丸剂配合维生素C、B2及肝太乐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5例,每日2次,每次6g,儿童酌减。结果: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8.5天。
周氏30等把龙胆泻肝汤制成冲剂治疗热重于湿型黄疸型肝炎40例,14天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25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
【病案举例】
患者男,43岁,农民。因恶心、呕吐、胃胀、胸闷、稀黏便、尿黄12天就诊。查体:巩膜及周身皮肤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血压:13.3/9kpa,脉搏80次/分,听诊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肝功能检查:rr:9u、黄疸指数30u,T:46U。辨证:肝胆湿热并重型黄疸型肝炎治法:除湿利胆,清热解毒。处方:茵陈10g、龙胆草15g、黄芩20g、柴胡20g、当归10g、生地20克、泽泻20g、车前子(包煎)10g、栀子10g、蒲公英25g、金银花25g、生甘草10g、半夏15g、川朴20g疗效:服上方药6剂,恶心、呕吐、腹泻症状消失,黄疸消退,二诊去半夏、川朴,继续服4剂,巩固治疗,10天后检验肝功能恢复正常。
按:急性黄疸型肝炎多为阳黄,临床可分为热重型、湿重型、湿热并重型,而以湿热并重型为多。所以采用清泻肝胆湿热的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进行治疗,并重用茵陈去黄疸,同时给予清热解毒之品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等,从而达到见效快、治愈率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