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多因素体虚弱,肌表、经脉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以致病邪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临床中有行痹、痛痹、着痹、热痹之分。痹证日久不愈,病邪由浅入深,不但耗伤气血,而且寒湿凝滞,阻遏经络。寒凝则血瘀,湿聚则成痰,因此又每多兼夹痰瘀,表现为虚实错杂之证。病至如此,非一般祛风、散寒、除湿之剂可以奏效。阳和汤原为营血亏虚、寒凝痰滞、痹阻肌肉血脉所致的阴疽而设,具有温补和阳、散寒通滞之效。根据“异病同治”之理,久痹气血不足,寒湿凝聚,痰瘀阻滞之证可化裁治疗,临床报道很多,疗效颇佳。
【临床应用】
邱氏等报道以阳和汤加味治疗痛痹160例,若病在肩肘关节加羌活、姜黄各10g;病在膝、踝关节加川牛膝、海桐皮,或木瓜、独活各10g;两个关节以上者加威灵仙10g;气血两虚者酌减麻黄、细辛用量,加黄芪、鸡血藤各30g,疗效满意。夏氏97用本方治疗寒湿痛痹24例,寒甚者加黄芪、木瓜,湿胜者加防己、薏苡仁,痛胜者加乳香、没药,每日1剂,并忌生冷,结果治愈16例。徐氏88应用阳和汤治疗虚寒痹证24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认为对于寒湿久羁、气血俱虚之顽痹,应用本方确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胡氏以本方去炮姜炭加淫羊藿、蚕砂、蜂房、老鹳草为基本方,随证加味治疗痹证48例。风胜者加防风、川芎;湿胜者加苍术、薏苡仁;寒胜者加细辛、附片或川草乌;上肢痛甚者加羌活、桑枝;下肢痛甚者加牛膝、独活;腰背症状明显者加木瓜、葛根;兼筋脉拘急、麻木不仁者加当归、木瓜、络石藤;气血亏虚者加党参、黄芪、当归尾、五加皮;肝肾亏损者加桑寄生、续断、鹿筋等。结果:治愈25例,显效19例,好转2例,无效2例。刘氏、李氏等亦有应用本方治愈痹证的验案报道。
【病案举例】
王某,女,32岁,1995年5月6日就诊。述其双膝关节疼痛3年余,经中西药(不详)及针灸等多法治疗后疼痛消失,但受凉或劳累后仍有疼痛。查体:双膝关节皮包如常,触之发凉,压痛明显,关节屈伸不利,尤遇风受或劳累后疼痛加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紧。血沉28mm/h,抗“O”500UX线摄片示骨质无异常。诊为痛痹,证属寒邪入侵,痰瘀凝聚,痹阻关节所致。遂用阳和汤加味方加川牛膝10g,海桐皮15g,5剂,煎服。另用外洗方熏洗。药后双膝关节疼痛减轻,稍有凉感,守方守法继用。共用药2个疗程,疼痛凉感消失,关节活动自如,实验室检查正常而告愈,1年后随访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