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咳嗽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常见病症。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咳嗽的产生,是由于当异物、刺激性气体、呼吸道内分泌物等刺激呼吸道黏膜里的感受器时,冲动通过传人神经纤维传到延髓咳嗽中枢,引起咳嗽。咳嗽的动作是短促深吸气,声门紧闭,呼吸肌、肋间肌和膈肌快速猛烈收缩,使肺内高压的气体喷射而出,就成为咳嗽。随着急速冲出的气流,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被排出体外。咳嗽反射弧包括四个环节:①呼吸道神经末梢感受器,包括机械感受器、化学感觉器和肺牵张感受器。②传人神经,为迷走神经纤维。③延髓咳嗽中枢,位于延髓背侧部,邻近呼吸中枢④传出神经,包括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喉上神经和脑神经。它们协同完成咳嗽运动。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除去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膜等呼吸器官以外,耳、脑膜、心脏、食管、胃等内脏的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也会传入咳嗽中枢引起咳嗽。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如咳嗽无痰或痰量很少为干咳,常见于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的初期;急性骤然发生的咳嗽,多见于支气管内异物;长期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咳嗽的不利作用,是可把气管病变扩散到邻近的小支气管,使病情加重。另外,持久剧烈的咳嗽可影响休息,还易消耗体力,并可引起肺泡壁弹性组织的破坏,诱发肺气肿。
中医认为:“咳”指肺气上逆,有声无痰;
“嗽”指咯吐痰液,
有痰无声。临床上一般多声痰并见,故并称“咳嗽”。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多属急性病症,调制失当可转化为慢性咳嗽;内伤咳嗽多为慢性病症,若感外邪也可急性发作。若迁延不愈,或年老体弱,肺气大伤,则可并发喘息,遂成“哮喘”。外感咳嗽多因风寒、风热、燥热等外邪侵袭所致。外邪侵,首先犯肺,肺主气,肺失宣肃,津液失于敷布,聚而成痰,阻塞气道,引起咳嗽、咯痰。内伤咳嗽因病情迁延日久,多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无论是外感六淫,还是七情内伤所引起,总是因肺气上逆而致。肺主气,司呼吸;肝主疏泄,其气升发。如果肝气不升,肺气的肃降功能就受到影响;再则肝失疏泄,必然导致肝气郁滞,气郁化火,木火刑金,肺失宣降,导致肺气上逆,咳嗽不止。
【病案举例】
崔氏近年来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顽咳,取得满意疗效。方如:柴胡、白芍、枳壳、川子、山栀各15g,川芎、青皮、丹皮各10g,夏枯草3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以7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崔氏4观察病例56例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32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半年。慢性支气管炎40例(合并肺气肿9例),支气管扩张10例,慢性咽炎6例。
临床表现为呛咳频作,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咳甚气急等症状,多因情绪波动、劳累而诱发。经1~2个疗程治疗后,56例中,38例痊愈(咳嗽完全消失,停药半年无复发);10例显效(咳嗽次数显著减少,程度明显减弱,偶因劳累、情绪波动而诱发);4例有效(咳嗽减轻,次数减少);4例无效(咳嗽次数、程度无改变)。总有效率为93%
按:崔氏4在临床中体会到,治疗咳嗽除采用治肺的常法外,还应重视调畅肝气,使肝气条达,从而以助肺气宣通,气道畅利,咳嗽乃止。正如尤在泾所云:“干咳无痰,久久不愈,非肺本病,乃肝木撞肺也。”故治疗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枳壳、川楝子疏肝理气;夏枯草、山栀、丹皮清泄肝火;青皮平降上逆之气;川芎活血行气;白芍滋阴柔肝。诸药同用,共奏疏肝理气、宣肺止咳之功,使火不上炎,逆气下潜,升降有序,宣肃正常,则顽咳得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