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征是在现代高效率快节奏生活方式下产生的一组以长期极度疲劳(包括体力和脑力)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症候群,各种理化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而患者的自觉症状却非常明显。中医学虽无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名的记载,但对疲劳症状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描述。该病多被称为“倦”、“身重”、“体重”、“四肢不举”等,而且《黄帝内经》已认识到脑力和体力的过度损耗均可损伤机体,导致疲劳。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灵枢·大惑论》曰:“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这与临床所见患者多有思虑劳倦过度病史相符合。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藏神;脾统血,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主肌肉、四肢,思虑劳倦过度则耗伤心血,致心神失养,还会损伤脾胃,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四肢肌肉失养,因而出现四肢倦怠、疲乏无力、失眠健忘等一系列心脾两虚症状。
【临床应用】
1.李虹应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5例,其主症为长期极度疲劳感,且休息后不能缓解,伴随症状:心烦失眠,心悸气短,纳差便溏,肢倦懒言,头晕头痛,失眠健忘,腰膝酸软。痊愈29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1%82.徐丹慧等应用归脾汤加味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21例,以长期持续疲劳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低热、头痛、肌痛、睡眠障碍及一系列神经心理症状,痊愈11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5%。
3.刘翠峰应用归脾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8例,以极度疲劳为主要表现,如头晕、头痛、失眠、健忘、心悸怔仲、食少体倦,舌体淡胖,苔薄白,脉细弱,经常焦虑紧张,工作学习效率低下,休息后症状不能缓解。经治后痊愈8例,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有效率91.67%,与谷维素对照组相比较,P<0.01,优于对照组。
【病案举例】
王某,男,32岁,1997年12月6日初诊。述体倦乏力,两腿酸软1年,加重2个月,并伴有食欲不振,时时头晕、头痛,全身酸痛,睡眠欠佳,曾服用维生素类及三磷酸腺苷等药物治。,、
疗,病情无明显好转。既往无其他病史可询,平素劳动强度中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体检无阳性发现,胸透:心肺(一),B超:肝、胆、脾、肾无异常,血肝功正常范围,血糖4.5mmol/L,白细胞8.0×10/L,N0.6,L0.4,血沉15mm/h,ASO<500单位。西医诊断为慢性疲乏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肝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肌肉失养。治宜健脾益气,滋养肝血。方以归脾汤加减,药用:黄芪30g,白术12g,云苓15g,当归15g,炒枣仁15g,党参15g,木瓜15g,木香3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连服上方8剂而愈。随访1年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