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呕吐
妊娠呕吐又称“孕吐”,是妊娠早期(6~12周)的常见病证,以反复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甚至闻食即吐、食人即吐、不能进食和饮水为特征。在妊娠早期,多数孕妇有择食(喜食酸辣)、轻度恶心、呕吐、食欲不佳、头晕、体倦等,称“早孕反应”。对生活、健康和工作影响不大,无需特殊治疗,约在妊娠12周左右会自行消失。本病的病因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娠早期胎盘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刺激及孕妇的精神过度紧张、兴奋、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有关。
中医称“妊娠恶阻”,其病位在胃,主要病机是胃失和降,与肝、脾、冲、任之脉气升降失调有关。受孕之后,经血藏而不泄,阴血下聚冲任以养胎,冲、任二脉气血偏盛,脾胃之气相应不足。故孕妇体弱者多脾虚胃弱,中阳不振,浊阴之气不降,随冲气上逆犯胃;体盛之人多脾不运湿,痰饮内生,痰饮之气随冲气上逆犯胃;若素体肝旺之人,情志不畅或精神紧张,则肝郁气滞,肝气横逆犯胃,导致胃失和降而呕吐。
【病案举例】
金某某,女,28岁,婚后3年未孕,平素胃纳较差,有慢性胃炎史。3周来食减,清晨恶心、呕吐,择食嗜酸,因反复呕吐,甚则食入即吐,诊断为早孕,收人某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因呕吐频繁,不能进食,静脉点滴葡萄糖及生理盐水溶液,治疗2周后呕吐减少要求出院。2天后又见频繁呕吐而就诊于余。症见面色苍白,呕吐清涎,食后即呕,神疲思睡,四肢倦,大便稀少,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诊为早孕恶阻,证乃脾胃虚弱,湿浊上逆所致。治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拟四君子汤加减。处方:党参、茯苓各15g,鸡内金、生姜、白术各12g,法半夏10g,大枣5枚,陈皮、甘草、木香、砂仁(后下)各5g.3剂,水煎服,每日1剂。1剂后诸症大减,3剂尽,症消,嘱其服香砂六君丸善后。
按:本案患者脾胃素虚,妊娠后,月经停闭,血海不泻,冲脉之气上逆犯胃,胃气不降,上逆而致恶心呕吐,因冲脉隶属于阳明,拟健脾和胃为治,脾健胃和,气降而呕止,服药3剂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