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乌梅丸加减治带下病医案、配方

浏览: 发布时间:2021-06-08 15:54:42

带下病有难愈、易复发的特点,西医尚无系统的认识,多认为是阴道炎、宫颈糜烂、内分泌失调引起。俗云“十女九带”,带下病是妇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占妇科门诊的60%

“带下”之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骨空论篇》说:“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痕聚。”“带下病”又称“下白物”、“流秽物”。相当于西医学的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带下增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带下,乃泛指女科之经、带、产诸疾病而言,因这些疾病均发生在束带以下之部位;狭义之带下是指妇女阴道内流出的一种黏稠液体,或如涕,或如唾,绵绵不断,通称为白带。带下病以湿邪为患,故其病缠绵,反复发作,不易速愈,而且常并发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瘤痕等疾病,是妇科领域中仅次于月经病的常见病。主要病因是湿邪,如《傅青主女科》

说:“夫带下俱是湿症。”湿有内外之别。外湿指外感之湿邪,如经期涉水淋雨,感受寒湿,或产后胞脉空虚,摄生不洁,湿毒邪气乘虚内侵胞宫,以致任脉损伤,带脉失约,引起带下病。内湿的产生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下注任带脉;肾阳不足,气化失常,水湿内停,又关门不固,精液下滑;素体阴虚,感受湿热之邪,伤及任带脉。总之,带下病系湿邪为患,而脾肾功能失常又是发病的内在条件;病位主要在前阴、胞宫;任脉损伤,带脉失约是带下病的核心机制。《妇人大全良方》中指出:“人有带脉,横于腰间,如束带之状,病生于此,故名为带中医辨证施治对带下病显示了特别的优势,尤其对于非炎症所致带下,中医确有肯定疗效,而西医却无从下手。带下病的临床常见分型有脾阳虚、肾阳虚、阴虚夹湿、湿热下注、湿毒蕴结5种,故而带下病的治疗原则以健脾、升阳、除湿为主,辅以疏肝固肾;但是湿浊可以从阳化热而成湿热,也可以从阴化寒而成寒湿,所以要佐以清热除湿、清热解毒、散寒除湿等法。

【临床应用】

肖梦兰以乌梅丸治疗带下病21例,湿热过重者加败酱草、椿皮;脾虚久泻者加炒薏苡仁、炒扁豆、茯苓;心神不安者加夜交藤、合欢皮。结果:治愈18例,占85.71%;有效例,占14.29%;总有效率达100%

【病案举例】

王奎观察病例:张某,43岁,女性,患带下病3年余,前医以温补固涩之品治疗,效果不明显,就诊时带下量多、色淡、质稀,伴有恶寒体倦,腰困腿软,四肢厥冷,食欲不振,双下肢时有浮肿,大便稀,小便清长,口干舌燥,唇色鲜红,脉沉细。诊为脾肾阳虚,虚不固涩,久服温热之品致内生燥热。治以乌梅丸加减:乌梅12g,干姜10g,炮附子15g,当归20g,桂枝15g,人参20g,柴胡15g,黄连15g,黄柏10g,白术15g。水煎服,日1剂5剂后复诊,带下量明显减少,四肢转温,据此方稍加增减,服用近20剂,症状全消。后以此方治类似之病均有佳效。

按:本例患者,几年来在治疗上一直以温补固涩为法而效果不显着,细推敲此案之带下病,非纯属虚寒所致,其中夹杂实热之邪,故非单纯温补、固涩而收效。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乌梅丸加减治术后粘连性

中草药2021-06-08
乌梅丸加减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医案、配方

乌梅丸加减治脊髓内血吸

中草药2021-06-08
乌梅丸加减治脊髓内血吸虫病术后医案、配方

乌梅丸加减治癔病性失音

中草药2021-06-08
乌梅丸加减治癔病性失音医案、配方

乌梅丸加减治链霉素中毒

中草药2021-06-08
乌梅丸加减治链霉素中毒医案、配方

乌梅丸加减治梅尼埃病医

中草药2021-06-08
乌梅丸加减治梅尼埃病医案、配方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枕头功效与作用及制作方法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化不良医案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配方组成、临床应用禁忌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葚与什么搭配一起泡茶喝好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

中草药2019-08-30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外敷的作用功效与用量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