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乌梅丸加减治吞酸医案、配方

浏览: 发布时间:2021-06-08 11:28:01

吞酸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咽喉或口腔,病人感觉酸水上泛的病症,由胃酸过多引起。“酸”之为病,有吐酸、吞酸之别。若不咽下而吐出者,称吐酸;若随即咽下或酸水在胃、食管间吐之不出、咯之不上者,称为吞酸。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消化不良、溃疡病和慢性胃炎等患者。吞酸,最早见于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嗌醋候》,称吞酸为嗌醋。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又将吞酸称为咽酸。《医林绳墨·吞酸·吐酸》中则曰:“吞酸者,胃口酸水攻击于上,以致咽嗌之间,不及出而咽下,酸味刺心(此处心指胃脘),有若吞酸之状也”古代对吞酸基本概念的认识,是病人自身感受到酸水反流到喉口不吐出反咽下的症状。结合临床现代研究证实,酸来自胃液除反流喉口随即咽下引起不适者外,尚有部分患者酸反流不一定每次均达腔咽喉,胃液只逆行到食管而同样可以引起食管黏膜损害,出现食管炎性胸痛、食道烧灼感、烧心、吞咽困难等。

【临床应用】

刘月敏用乌梅丸加减,治愈2例吞酸顽症,疗效良好。处方:乌梅20g,桂枝、细辛各6g,黄连、附子(先煎)各4g,当归15g,干姜、川花椒、人参各10g,黄柏3g.2剂,水煎服,日1剂。又随症加减4~5剂,基本痊愈。

【病案举例】

杨某,女,60岁,家属。2000年3月2日初诊。吞酸反复发作30年,曾服中药多剂,西药多种(具体药物不详),于1998年在邢台矿务局总医院作纤维胃镜示:反流性食道炎,胃窦炎。因闻1例患者治愈,特前来就诊。吞酸、烧心、食道部灼热疼痛,口干、口苦、胃脘畏寒,四肢乏力,食后气短,平素倦息、嗜卧、汗出较多,便溏,溺赤,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弱。辨证:脾虚中寒,肝经有热,寒热互结。处方:乌梅20g,细辛6g,黄连2g,干姜、桂枝、当归、川花椒、人参各10g,附子(先煎)、黄柏吴茱萸各8g。二诊:2000年3月6日。吞酸、烧心、食道灼热疼痛已减大半,口苦、口干基本消失。体力及精神也较前大有好转,便成形。继上方4剂。三诊:2000年3月11日。诸症继续明显减,舌淡红、苔薄白,脉较前有力。上方减川花椒,加黄芪20g,白术10g,5剂,水煎服。2000年10月份随访患者,自诉偶发吞酸,但症极轻微,可自行缓解,余无不适。

按:乌梅汤由乌梅丸变为汤剂而成。乌梅丸出自《伤寒论》,主治蛔厥证,其作用为温脏安蛔。吞酸一症临床多见肝经有热所致,正如《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吞酸》“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如饮食热则易于酸矣”。然上述两病案既用过清肝之左金丸,也用过温中之剂理中汤加减,均疗效甚微,经反复斟酌,辨证为肝经有火,脾经有寒,寒热互结,故单用清肝或温中之剂均未取得明显效果。乌梅汤由乌梅、细辛、姜、黄连、当归、附子、川花椒、桂枝、黄柏人参组成,原为治疗蛔厥证,属寒热错杂而正气虚者设,辛苦酸味俱备,既清肝热,又温中补虚,用本方治疗药切病机,多年顽症竟愈吞酸证,现代医学认为由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而乌梅味酸,一般认为其能使胃酸分泌增加,因此治疗吞酸一症多避开乌梅。而上述两病案,用鸟梅20g,不但未使胃酸增加,病情加重,反而很快病愈。实践再次证明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科学性。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乌梅丸加减治术后粘连性

中草药2021-06-08
乌梅丸加减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医案、配方

乌梅丸加减治脊髓内血吸

中草药2021-06-08
乌梅丸加减治脊髓内血吸虫病术后医案、配方

乌梅丸加减治癔病性失音

中草药2021-06-08
乌梅丸加减治癔病性失音医案、配方

乌梅丸加减治链霉素中毒

中草药2021-06-08
乌梅丸加减治链霉素中毒医案、配方

乌梅丸加减治梅尼埃病医

中草药2021-06-08
乌梅丸加减治梅尼埃病医案、配方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枕头功效与作用及制作方法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化不良医案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配方组成、临床应用禁忌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葚与什么搭配一起泡茶喝好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

中草药2019-08-30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外敷的作用功效与用量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