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是咽黏膜慢性炎症。以咽部不适,发干、异物感或轻度疼痛、干咳、恶心,咽部充血呈暗红色,咽后壁可见淋巴滤泡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慢性咽炎患者,因咽分泌物增多,故常有清噪动作,吐白色痰液。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层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视其病变情况,可分为单纯性、增生性和萎缩性三种类型。慢性咽炎的发病原因很多,如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和邻近器官疾病(慢性扁桃体炎、牙龈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都可引起。外因气候寒冷干燥,工作环境中的空气被粉尘、化学气体污染,烟酒和辛辣饮食长期刺激,以及由于职业因素而用嗓过多的人都易患慢性咽炎。此外,长期生活不规律、疲劳、精神紧张,可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细菌和病毒容易反复感染,也会引起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相当于中医的“虚火喉痹”,其病因病机为肺肾阴虚导致的虚火上升、咽喉失养。临床上慢性咽炎有时见到肺气不宣而致咳嗽,咽部不适,可用从宣肺平喘,祛邪化痰入手以治疗本病。
【临床应用】
刘氏等以麻黄汤类方三拗汤加减治疗慢性咽炎,药物组成:麻黄6g,杏仁6g,甘草3g,沙参10g,麦冬10g,竹叶30g,银花10g,丹参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案举例】
刘氏等41观察慢性咽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18~53岁,平均年龄32.0岁。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0.2岁治疗组予三拗汤加减药物组成。对照组服用银黄含片,每次2片,每6小时服药1次。2组均以7天为1疗程,14天后观察疗效疗效标准:临床控制:用药后症状、体征消失;显效:用药后大部分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有效:用药后部分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无效:用药后症状、体征无改变。治疗结果:治疗组20例中,临床控制1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0%;对照组20例中,临床控制0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0%。2组总有效率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
按:慢性咽炎,中医学称为“虚火喉痹”,历来中医书籍都认为系阴虚火旺之故,常以滋阴降火、养肺肾阴为治。临床上真正属阴虚者,十无二三,出于脾胃者,常居八九。脾虚的成因是饮食失节,脾胃元气损伤,清阳之气下陷,生化乏源,精微不能上承,咽喉失去津液濡润而形成慢性咽炎。脾虚还会导致痰、滞、瘀、阴血不足等病理变化在虚火喉痹中产生。
本病多数是由急性期拖延或失治而成慢性,故余邪未尽,要先予宣泄伏困之邪,故笔者在治疗慢性咽炎时运用三拗汤加减。方中麻黄、杏仁、甘草加上银花以宣肺、清解余邪;沙参、麦冬、竹叶可养阴生津,对慢性咽炎的咽干、异物感有治疗作用;丹参活血化瘀,可缓解或消除咽部的慢性充血貌。对照组所服银黄含片的有效成分为金银花、黄芩的提取液,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而无养阴生津及活血化瘀之效,故虽然二者的治疗效果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但患者的主观感觉以三拗汤加减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