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丁光迪薯蓣丸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经验

浏览: 发布时间:2021-03-22 17:31:26

【配方组成】山药150g,白术100g,党参100g,千姜40g,甘草50g,茯苓100g,神曲80g,大豆黄卷80g,当归80g,白芍80g,川芎80g,柴胡40g,桂枝40g,防风40g,桔梗20g

【作用与功效】调补脾胃,振奋中阳。

【适应证】脾胃虚弱,虚风眩晕。

【丁氏临证心得】主治中焦受损、荣卫不足引起的头晕,自感疲乏无力,大便时结时溏。易于感冒,时自形寒,间有虚热,脉细迟,舌嫩少苔。上药共为细末,炒微黄,有香气出。另用冻糯米,炒黄,有香气出,磨成细粉,与前药末等量,和匀,再上火微炒香,取出,去火气,收藏备用。每日服2~3次,每次20~30g,用大枣15~20个,生姜10g,煎浓汤调服,或上火微沸,服后吃枣肉。一料连服1个月余。

虚风眩晕,临床并不少见,尤其脾胃虚弱之体,最易患此。其证见于头目,而病本实在中焦用薯蓣丸为治,最称合拍。仲景谓其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名医别录》

更谓“主头面游风,头风眼眩”。配伍理中、姜、枣、茯苓、大豆黄卷、神曲,调补脾胃,振奋中阳同时用柴胡、防风、川芎、桔梗,引升清阳;桂枝汤调和营卫,并使升发之气大旺。更用当归、麦冬协同芎、芍,滋阴养血,使气行而血亦旺,肝脾得以两调,故气虚得复,则虚风亦自清。

李氏在治虚风头晕症中在薯蓣丸的原方基础上去地黄、阿胶、苦杏仁,是嫌其阴柔滋腻,有碍于阳气升发;白蔹亦去之。这是用药的“从权”之法,更加突出此法的重点。

【解读赏析】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是张仲景设立治疗“虚劳风气百疾”的方剂。该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疗效显着。现代研究已证实,该方能明显增强患者体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慢性虚损性疾病,如肺痨、癌证术后,化疗、放疗后调理,正气虚衰反复患病或体质瘦弱等。本方治疗气血阴阳诸不足感受外邪而致病。

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营卫生化之源,故重用薯蓣健脾为主,人参、白术、茯苓、干姜、大豆黄卷、大枣、甘草、神曲益气调中,当归、川芎、芍药、地黄、麦冬、阿胶养血滋阴,柴胡、桂枝、防风祛风散邪,苦杏仁、桔梗、白蔹理气开郁,诸药合用,共奏扶正祛邪之功。

其实约略来说,重点是通过以四君合干姜、大枣益气温中,四物合麦冬、阿胶养血滋阴来达到补气血阴阳诸不足的扶正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该方是仲景扶正祛邪的代表方,薯蓣丸主治功用的扶正,是指既然病机为气血阴阳俱虚,扶正当然要从气血阴阳入手。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营卫生化之源,故重用薯蓣健脾,使脾胃得以健运,则气血阴阳化生有源,这与《金匮要略》教材中的认识是一致的。

再用四君子汤来益气,补气之虚;用干姜、大枣甘温扶阳,且干姜、甘草相合又有“辛甘化阳”之意,共奏助阳以补阳虚之效。或言及补阳,非附子功力最佳,为何补阳不用附子?方后云“一百丸为剂”,说明此方为长期服用,而附子大毒,若长期使用恐有中毒之弊;且阴阳俱虚,若用附子之辛热过燥,又恐过燥伤阴,故不用附子辛热温阳,而用干姜、大枣甘温扶阳。用四物汤养血和血,与大枣相合共治血虚;再用阿胶、麦冬滋阴,芍药合甘草又可“酸甘化阴”,如此则可补阴之虚。此十二味共呈补气血阴阳诸不足之功,达到扶正目的。

另外,薯蓣丸主治功能有祛邪,原文云“风气百疾”,说明感邪的多样性,既有风邪又有可能有湿邪、寒邪、热邪等。

仲景认为外邪入侵,首先易袭阳经,如能在阳经将外邪驱散,则邪将不至内侵。故仲景选用长于散太阳之邪的桂枝,擅于散阳明之邪的防风,擅长散少阳之邪的柴胡,共奏散三阳之邪之功,使外入之邪在三阳得以消散。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薯蓣丸的适合人群与禁忌

中草药2021-03-26
薯蓣丸的适合人群与禁忌副作用-什么人不适合

郭子光补肾填精薯蓣丸的

中草药2021-03-09
郭子光补肾填精薯蓣丸的配方组成、作用与功效、适应症

薯蓣丸的标准配方与用量

中草药2021-03-03
薯蓣丸的标准配方与用量-作用与功效

薯蓣丸孕妇、小孩儿童能

中草药2019-12-25
薯蓣丸孕妇、小孩儿童能用吗_副作用、用量

薯蓣丸怎么样_配方组成

中草药2019-12-12
薯蓣丸怎么样_配方组成、作用功效副作用、用量用法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枕头功效与作用及制作方法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化不良医案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配方组成、临床应用禁忌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葚与什么搭配一起泡茶喝好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

中草药2019-08-30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外敷的作用功效与用量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