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别名】赤符(《吴普本草》),红土(《药材学》)。
【来源】本品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福建、江苏、陕西、湖北、山东、安徽、山西等地。全年均可采挖。采得后除去杂质。
【历史沿革】汉代有碎、筛末法(《玉函》)。南北朝有研如粉,新汲水飞过三度,晒干用法(《雷公》)。唐代有研、切法(《心鉴》)。宋代有烧赤投醋中滤过(《圣惠方》),炭水中煅通赤,取出放冷,研细水飞(《局方》),煅(《妇人》),醋淬水飞法(《朱氏》)。明代有捣碎,醋拌匀湿…慢火炒干,煨(《奇效》),醋炒法(《保元》)等。现行有醋制(《中国药典》1995年版),煅制(《规范》),炒制(《集成》),烤制法(《烤制法》)。
【炮制方法】净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中国药典》1995年版)。
切制打碎或研细粉(《中国药典》1995年版)。水飞:取赤石脂碾细,水飞成极细粉末(《集成》)。
炮制
1.醋制
取赤石脂细粉,用醋调匀,搓条,切段,干燥。置无烟炉上或适宜的容器内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用时捣碎。每赤石脂100kg,用醋20kg(《中国药典》1995年版)。
取赤石脂放砂锅内煅至锅红,或用微火煅7~8小时,取出倒入醋中,淬后取出放冷研细即可。每100kg赤石脂,用醋25~30kg(《山西》)。
2.煅制
取净赤石脂置无烟炉火上,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研成粗粉(《规范》)。取赤石脂置罐内,用微火烧1小时,放冷研细后,入乳钵内略加水,再研至无响声,过滤,晒干,再研细即可(《集成》)。
3.炒制
取赤石脂研细,炒至红色变深为度(《集成》)。
4.烤制
先将铺好赤石脂的煅盘放人中药烤制箱,预热烤箱,见煅盘变红后,再煅烤20分钟,冷后取出(《烤制法》)。
【成品性状】呈不规则块状或细粒。粉红色、红色至紫红色,或有红白相间的花纹。质软,易碎,断面有的具蜡样光泽。吸水性强。具粘土气,味淡,嚼之无沙粒感。煅后变为红色细粒或细粉,质酥松。醋赤石脂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细粉。
【性味与归经】甘、酸、涩,温。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涩肠止血,生肌敛疮。用于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带下;外治疮疡不敛,湿疹脓水浸淫。
【用法与用量】9~12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处方应付】处方写赤石脂、红石脂、石脂、煅赤石脂、醋赤石脂付醋制赤石脂;写生赤石脂付生赤石脂;其余随方付给。
【炮制作用】醋制煅过增强了收敛止血、止带的功效。
【化学成分】主含含水硅酸铝,尚含氧化铁。
【现代研究】赤石脂煅后用钙、铝溶出量增多。赤石脂主含硅酸盐、氧化铁等,硅酸盐又多以胶体状态存在,有收敛作用,并能减少血管壁的渗透作用。经火煅后,使其脱水,增强了吸附收敛作用
赤石脂煅制品较生品其水溶性浸出物明显增高,但煅制方法不同,浸出效果有别。煅块醋淬品最高,其次为煅块非醋淬品,而煅条品最低。煅块品较煅条品止血作用增强。煅块用醋量只有煅条用醋量的1/4~1/5,方法简便,缩短炮制时间,且小鼠止血试验较煅条品增强。以用赤石脂煅块为宜。
【贮藏与保管】装人容器内,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