矾石丸
【组成】矾石三分烧杏仁一分
【用法】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枣核大,纳脏中,剧者再纳之。
【作用功效】除湿热,止带下。
【主治】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第二十二15)。
【方解】矾石性寒燥湿,清热去腐,解毒杀虫,酸涩收敛以止带;杏仁破滞利湿泄瘀,并配白蜜滋润以制矾石燥涩之性,此为外治而治标之剂。
【方论】脏坚癖不止者,子藏干血,坚凝成癖而不去也,干血不去,新血不荣,而经闭不利矣。由是蓄泄不时,胞宫生湿,湿复生热,所积之血,转为湿热所腐,而成白物,时时自下,是宜先去其脏之湿热。矾石却水除热,合杏仁破结润干血也。(清·尤怡《金匮要略心典》)。
【临床应用与医案】
宫颈糜烂张某,女,30岁,1991年2月24日初诊。阴道分泌物增多3年,呈白色。有时兼有黄色,每日需换内裤2~3次,曾诊为宫颈糜烂,多次服用中西药物均未好转。半年前曾于市立医院诊为子宫后壁实性肿块(肌瘤钙化),宫颈糜烂。近1个月阴道分泌物较前明显增多,色白,有时黄白相兼,质稠而臭,小腹部疼痛胀满,胃脘部隐隐作痛,烧心,纳少,身重乏力。舌质正常,苔白微黄,脉沉弦,右关脉濡数。妇科检查:宫颈有红色糜烂区,局部充血肥大,有接触性出血。B超:子宫后壁左侧有一2.3cm×1.9cm实性肿块。诊为宫颈Ⅰ度糜烂。中医诊为带下病,属肝热脾虚型,给以矾石丸放入阴道内,连放3日。二次来诊述,放药后的第二天带下即明显减少,3次后带下己如正常人,小腹疼痛亦明显减轻。嘱继放7天,带下未见增多。嘱停放3天后,继放7天。妇科检查糜烂区消失。又用药7天以巩固疗效。追访半年病未复发。[毕明义,赵迎春,陈洪荣.矾石丸治疗带下病208例.山东中医杂志,1994,13(2):69]。
【临证提要】本方临床应用不甚广泛,为外用治标之剂,古用治湿热带下。现代常用治宫颈糜烂,宫颈炎,霉菌性、滴虫性阴道炎,属于瘀积兼湿热内蕴者皆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