矾石丸
《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1],中有干血[2]下白物[3],矾石丸主之。(金匮妇人杂病:15)矾石丸方矾石三分(烧)杏仁一分
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枣核大,内脏中[4],剧者再内之。
注释:
[1]脏坚癖不止:指子宫内干血坚结不散。脏,即子脏,指子宫;坚癖,即坚结;止,作散。
[2]干血:指瘀血日久。
[3]下白物:指白带。
[4]内脏中:指将药物放人阴道中。内,即纳入;脏,即阴道。
【功效配伍】矾石丸清除湿热。方中矾石味酸涩性苦凉,清热燥湿,解毒杀虫,化腐收敛止痒。《神农本草经》云:“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杏仁味苦微温,质润多脂,利气开闭润燥结。蜜既能润燥,又能使矾石药性缓缓释放,以求缓治。诸药配伍,清热润燥敛疮,除湿止痒杀虫。
上二味药,研细末,炼蜜和丸,做成枣核大栓剂,放入阴道中;病情严重者,一日放药两次。将矾石丸“炼蜜和丸枣核大,内脏中”,是用栓剂治疗妇人阴道疾病的最早记载。
【方证论治辨析】矾石丸治妇人带下,湿热瘀阻证。症见经水闭阻不行,胞宫内有干血坚结不散,阴中时下白物。
阴中时下白物,是由经血闭阻或经行不畅,胞宫积有瘀血坚结不散,郁为湿热,久而腐化所致。下白物,为湿热下注之特征。治疗外用矾石丸纳入阴中,清除湿热以治其标;亦可内服消瘀通经之剂以治瘀血之本,方用土瓜根散或下瘀血汤等活血逐瘀方。
【用方思路】带下是指妇女阴道内流出一种黏稠液体,绵绵不断,后世称为白带,《金匮要略》称作“下白物”;另外,白带后世有赤带、黄带之分。女子在发育成熟期,或经期前后,或妊娠初期,白带可相应增多,不作病论。如带下量多,或色、质、气味发生变化,或伴全身症状者,即为带下病。
矾石丸方中之矾石清热解毒,化腐收敛,为治疗湿热带下确立了基本治法。矾石后世妇科外洗剂多取用之。临床用本方治疗宫颈糜烂、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带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