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附子粳米汤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案例配方

浏览: 发布时间:2019-11-15 16:27:21

附子粳米汤

【组成】附子一枚,炮半夏粳米各半升甘草一两大枣十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用功效】温经散寒,降逆止痛。

【主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第十10)。

【方解】方中附子温下散寒以止腹痛,复用半夏化湿降逆,并止呕吐,更用粳米、甘草、大枣扶助中气,以缓急迫。

【方论】尤怡:下焦浊阴之气,不特肆于阴部,而且逆于阳位,中土虚而堤防撤矣。故以附子辅阳驱阴,半夏降逆止呕,而尤赖粳米、甘、枣。培令土浓,而使敛阴气也。(《金匮要略心典》)。

【临床应用与医案】

1.脾虚阴寒之腹痛周某某,女,65岁。1994年3月28日初诊。病人腹中绞痛,气窜胁胀,肠鸣辘辘,恶心呕吐,痛则欲便,泻下急迫,便质清稀。某医院诊断为“肠功能紊乱”,服中、西药,效果不显。病延20余日,经人介绍,转请刘老诊治。其人身凉肢冷,畏寒喜暖,腹痛时,则冷汗淋漓,心慌气短。舌淡而胖,苔腻而白,脉沉而缓。综观脉症,辨为脾胃阳气虚衰,寒邪内盛。《灵枢·五邪》篇云:“邪在脾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治用《金匮要略》“附子粳米汤”温中止痛,散寒降逆。附子12g,半夏15g,粳米20g,炙甘草10g,大枣12枚。服3剂,痛与呕减轻,大便成形,又服2剂,病基本痊愈。改投附子理中汤以温中散寒。调养十余日,即康复如初。[陈明,刘燕华,李方.刘渡舟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90]。

2.蛔厥患者,男,18岁。患“蛔厥剧痛,脉伏肢冷,面白冷汗,坐卧不宁,捶胸推背稍缓,须臾复作。自觉胃内有蛔虫咬感,甚者吐蛔,舌苔正常,无病脉。发作时脉现沉伏。辨证:脏寒蛔厥,气机闭阻。治法:温脏安蛔,通达阳气。方药:附子粳米汤加减,附子15g,半夏10g,甘草10g,苦楝皮30g,蜀椒15g,黄连10g,干姜10g,乌梅30g,槟榔18g,枳实15g,广木香12g。1剂/日,水煎服,分3次温服,夜加1服。复诊:服药3天,痛止寝安。[陈锐.附子粳米汤临床新用.中国社区医师,2011-5-20,12版]。

3.妊娠恶阻叶某,27岁,2005年8月4日初诊。妊娠44天,呕吐1周,口淡乏味,纳欠,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法:温中和胃降逆。方用附子粳米汤加味:淡附子6g,半夏12g,炙甘草6g,炒粳米30g,大枣5个,生姜(捣出汁)。

6片,陈皮12g。4剂。2005年8月12日复诊,恶阻消失,纳可。[马大正.运用仲景小方治疗妊娠恶阻验案六则.甘肃中医,2006,19(12):7]。

4.产后腹痛张某,女,26岁,1988年10月诊。5天前因横位难产人院,立即施剖腹产术。术后2天,忽然脐腹作响,绞痛,上腹部凸起一个包块,便秘不通,呕吐频繁,X光透视诊断为术后高位肠梗阻,嘱其再次手术,病者不愿手术,故求中医治疗。刻诊:脉细无力,舌淡苔白,证属肠胃虚寒,阳气势微,阴寒内结。处方:附子30g(先煎),炙甘草10g,红参10g,半夏20g,粳米50g,大枣15g,大黄6g(后下,酒炒),日服5次,5小时后,诸症顿减,后以附子理中丸巩固。[夏先福.附子粳米汤妇科运用举隅.河南中医,1992,12(3):119]。

5.经行腹泻李某,女,19岁,1990年5月诊。二七时天癸至,其后不衍其期,每经行前后5天则水泻,均要补液方安。数年如是,服药罔效,刻诊:脉沉迟无力,舌嫩有齿印,面白无华,唇淡身寒乏力。证属脾肾阳虚,

阴寒内盛,脾阳不振,故立法温补脾肾之阳,阳强则阴寒自散。处方:附子30g(先煎),半夏10g,炙甘草10g,炮姜10g,肉桂6g,粳米20g。守方服药5剂,其后经来时未再水泻,用桂附理中丸以巩固。[夏先福.附子粳米汤妇科运用举隅.河南中医,1992,12(3):119]。

6.少女带下魏某,17岁,1990年8月诊。病者13岁时月经初潮,量多色淡,平素带下如水,腰膝酸楚,溲频清澄,乏力,腰以下沉重,食少便溏,求医3年,而无一效。刻诊:脉细弱且濡,舌淡苔白,面色黧黑,少气懒言,证属脾肾阳虚,带脉虚损。处方:附子30g(先煎),半夏15g,党参15g,粳米15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5g,大枣15g,鹿角霜20g,乌贼骨20g,肉桂6g,服药5剂带止。后以肾气丸巩固,其后月经正常。[夏先福.附子粳米汤妇科运用举隅.河南中医,1992,12(3):119]。

【临证提要】附子梗米汤出自《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第十条,原文:“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多用于胃脘疼痛伴痞满呕吐,四肢厥冷,脉细而迟的患者。

其具有温中散寒,和胃降逆之功,故该方也可用于妊娠恶阻而见脾胃虚寒者。一般将方中的甘草改为炙甘草,粳米炒后使用,更能增强其温中和胃的功效。

临床见病久食少,体力较差,胃气虚弱,脾阳亏损,元气不足者可用附子粳米汤加减。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附子粳米汤的正宗配方组

中草药2019-11-26
附子粳米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附子粳米汤原文用法用量

中草药2019-08-16
附子粳米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金匮要略附子粳米汤证方

中草药2019-08-09
金匮要略附子粳米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张锡纯附子粳米汤治疗肠

中草药2019-08-05
张锡纯附子粳米汤治疗肠梗阻医案

金匮要略附子粳米汤方原

中草药2019-08-05
金匮要略附子粳米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枕头功效与作用及制作方法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化不良医案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配方组成、临床应用禁忌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葚与什么搭配一起泡茶喝好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

中草药2019-08-30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外敷的作用功效与用量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