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配方组成】橘皮三钱竹茹三钱柿蒂七枚姜汁三茶匙冲
【用法】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温服,不知再作服。
【作用功效】清热降逆和胃。
【主治适应症】阳明湿温,气壅为哕。
【方解】本证因湿热之邪壅滞中焦,胃气不降、上逆为哕,故用橘皮行气降逆,竹茹清胃止呕,柿蒂降逆止哕,姜汁和胃止呕。
【临证提要】本方有清热和胃,降逆止哕之效,用于湿热气逆而哕。本方由《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减人参、甘草、大枣,加柿蒂而来。吴鞠通曰:“湿热壅遏胃气致哕,不宜用参甘峻补,故改用柿蒂。”前者用于气虚气逆呕哕,本方用于湿热气逆,止哕之功较强,补虚之力不足。吴通加减法:“有痰火者,加竹沥、瓜蒌霜。有瘀血者,加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