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成熟果实的干燥外层果皮。
【性状鉴别】
陈皮常剖成3瓣或4瓣,每瓣反卷,果瓤面向外。每瓣近宽椭圆形,基部相连,间有单瓣。果皮较厚,0.1~0.2厘米,表面棕红色或橙红色,放置日久者呈棕褐色,有干皱缩纹,密布大而均匀的凹陷状油室。内表面淡黄白色,粗糙,有麻点,较疏松,有分布不均匀的筋络,对光照视可见清晰透亮排列紧密的油室孔。质柔软,富有弹性,不易折断。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稍有麻舌感。
【选购要点】
陈皮商品以片张大、皮厚、色红、对光照射油点清晰、质柔韧、气清香者为佳。
混伪识别】
①橘的栽培品种甚多,其果皮都作“陈皮”药用。除茶枝柑、广陈皮、大红袍、温州蜜橘和福橘外,还有朱橘、樟头红等,在许多地区也作陈皮药用。主产于四川、福建、江西、浙江、湖南等省。药材皮较薄,多呈不规则碎片,外表面橙红色或棕褐色,油点细小,内表面淡黄白色,油点不明显,质较脆,捏之易折断,香气较弱,味苦。②甜橙(又名广柑)的外层果皮,部分地区在陈皮货源不足时,有时将其代用或混杂。但一般认为不宜作陈皮入药,本品果皮较厚而少皱。味辛,苦。易于区别。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胃、肺经。
【保健功效】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保健应用】
①脾胃气滞证:本品辛行温通,有行气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因其苦温而燥,故寒湿阻中之气滞最宜。治疗中焦寒湿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等。
②呕吐、呃逆:陈皮辛香而行,善疏理气机、调畅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治疗呕吐、呃逆。
③湿痰、寒痰咳嗽:本品既能燥湿化痰,又能温化寒痰,且辛行苦泄而能宣肺止咳,为治痰之要药。
【用法用量】
煎服,3~9克。
【食疗药膳】
陈皮枣蛋蜜水
用料:大枣30克,陈皮10克,鸡蛋1个,蜂蜜30克,白糖15克。
制作:先将大枣、陈皮洗净,用水煮沸,打入鸡蛋,搅匀,再煮片刻,调入蜂蜜、白糖成汤,待用。
功效:健脾养胃,滋润咽喉,营养声带,祛除嘶哑。适用于声音嘶哑。
服法:每日1剂,每日早、晚各服1次。凡是口舌生疮者,食欲不振、大便秘结者,内有火热者,均不宜食用。
良生姜陈皮粥
用料:高良姜25克,陈皮5克,大米50克,红糖适量。
制作:将高良姜、陈皮先煎,去渣,取上清汁,加人大米,用文火煮成稀粥,熟时调人红糖即可。
功效:补脾温胃,驱寒止痛。适用于脾胃阳虚而致胃脘冷痛,得温痛减,遇寒加重,或痛势急剧拒按,或痛势绵绵喜按,恶心呕吐,吐后痛缓,口淡不渴,面白或青,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滑,脉沉紧或迟等。
服法:温服,每日1或2次。因热而致的腹痛忌用。
陈皮艾叶茶
用料:艾叶10克,陈皮10克。
制作:上药研末,以纱布包好,放人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闷15分钟即可。
功效:温中行气,除湿止痢。艾叶温中止痢;陈皮行气健脾。全方主治慢性痢疾、泄泻。症见下痢赤白,腹部冷痛,喜温喜按。服法:代茶频饮。湿热痢疾、泄泻忌用。
陈皮粥
用料:陈皮10克,大米100克。
制作:将陈皮撕碎,同大米放入锅中,加清水,以文火煮粥,待熟时,调人白糖即可。
功效:和胃理气,化痰止咳。用于脾胃亏虚,脘腹胀满,肋胁疼痛,食欲不振,纳差食少,恶心呕吐,咳嗽痰多,胸膈满闷等。
服法:温服,每日1或2次。陈皮时间愈久,药效愈佳。
陈皮山楂酒
用料:陈皮50克,山楂酒1500毫升,白酒500毫升。
制作:先将陈皮撕碎浸人白酒,7日后滤去药渣,再与山楂酒混合即成。
功效:行气健脾,燥湿降逆,止呕开胃。适用于消化不良,食少胃满,脘腹胀痛等。
服法:每日服2或3次,每服30毫升。凡是内有实火者,不宜多用。
苏叶陈皮酒
用料:干苏叶40克,陈皮60克,白酒500毫升。
制作:先将干苏叶和陈皮放人锅中,倒入白酒,用文火煮成300毫升,去渣即成。
功效:散寒燥湿,理气化痰。用于胸腹胀满,痰湿滞塞,气逆咳喘等。
服法:温服,每日2次,每服3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