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蜜炙麻黄、光杏仁各9克,生地、熟地各12克,山萸肉6克,五味子、干姜各3克,旋复花9克(包煎),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作用功效】补肾纳气,止咳平喘。
【方解】方中生熟地,山萸肉峻补肾气,纳气平喘:麻黄、杏仁宣肺止咳平喘;五味子敛肺止咳,且能防止麻黄等药辛散太过,耗伤肺气;干姜、旋复花和胃降逆;生甘草调和诸药。本方重在补肾以治其本,兼能平喘以治其标,标本同治,散敛并用,用治肾气不足的哮喘,最为合拍。
【主治】肾气不足的哮喘,也可用于支气管哮喘。
【加减】寒加附片、黑锡丹(包煎)各9克;热加黄芩、地龙、桑白皮各9克;阴虚加沙参、麦冬各9克;痰多加白矾6克,半夏9克;痰不易咯出加白芥子、炙远志各6克;动则喘甚加补骨脂、核桃肉各9克;湿重加川朴、半夏各9克;过敏引起者,加凤凰衣、蝉衣各4.5克,露蜂房6克;感染重者,加鱼腥草30克,四季青9克,野荞麦根30克;纳食量少,食后作胀而喘更甚者,加桔白4.5克。针刺鱼际穴常可收到立止咳喘之奇效。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著。
【来源】《名医特色经验精华》,陈耀堂方。
【附记】验之临床,确具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