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吴茱萸汤加减化裁_临证加减与用量

浏览: 发布时间:2019-08-12 10:16:50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吴茱萸9g人参9g生姜18g大枣12枚上4味,以水1400ml,煮取400ml,去泽,温服140ml,每日3次。

【功效】暖肝温胃,降逆止呕。

【主治】

主证:千呕,吐挺沫,头痛,尤以巅顶冷痛多见,舌苔白滑,脉沉弦。

副证:手足厥冷,烦躁,或下利。

【临证加减】

1.吴茱萸汤的临床应用:凡症见阳明食谷欲呕;少阴吐利,厥逆,烦躁;默阴干呕,吐涎,头痛;舌不红,无热象者,无论何证均可用本方治疗。根据上述证治要点,对急性肠胃炎、慢性胃溃疡、心脏病、高血压、肝炎、妊娠恶阻和胃癌等疾病过程中,出现上述证候者,投以吴茱萸汤,往往呕吐即止,胃纳渐增,脾土渐健,而使运化调和。据云,虽不能根除其病,但在缓解症状上疗效颇为显著。[哈尔滨中医,1962,(1):65;上海中医药杂志,1964,(10):24]

2.吴茱萸汤加减治疗目赤:症见目赤肿痛,泪多,不畏阳光,脉弦细。基本方为吴茱萸18g,生姜30g,党参30g,大枣4枚。恶寒者加炮附子;手足麻痹或四肢懈怠加桂枝;心悸不寐或血虚加当归、茯苓;呕多加半夏;腹胀满加砂仁、厚朴;腹痛口苦加白芍。[广东中医,1985,6]

3、吴茱萸汤治疗神经性呕吐:用吴茱英汤治疗神经性呕吐多例均获良效。并体会到加半夏助吴茱萸降逆,加茯苓健脾,往往能提高本方疗效。同时指出本方治疗神经性呕吐具有以下特点者效果较佳。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也非其他病引起呕吐,且无热象,呕吐前无恶心,没有不适和痛苦,吐出一口一口少量胃内容物,淡而无味,不酸不臭;患者喜温恶寒,舌淡苔白,脉沉迟。[新中医,1978,(1):31]

4.吴茱萸白术散治疗婴儿腹泻:取吴茱萸、白术各等份,研成粉末贮瓶备用。用时取1~2g,以填平脐部为度,外加敷料胶布固定,2日1换,一般治疗1~2次,菌痢禁用本法。[陕西中医,1990,(8):364]

5.加味吴茱萸汤治疗化疗之消化道毒性反应:均为肿瘤患者。以自身对照方法观察,顺铂500mg/d静滴,第1周期,常规止吐药物用胃复安30mg,维生素B;300mg静滴,氯丙嗪12.5mg肌注,用3日。第2周期用药同上,并用吴茱英、干姜各6g,党参15g,茯苓、白术各12g,半夏10g,大枣5枚。每日1剂水煎服。[山西中医,1994,(1):20]

6.吴茱萸临床新用:从内用和外用两个方面介绍了吴茱萸的临床应用。

(1)内用

①神经性暖气:吴茱萸可温中降逆,疗“干呕,吐涎沫”,故治疗神经性暖气。用吴茱萸和三七相伍焙干研末每次6g,每日3次,用淡盐水煎汤,慢慢服之,5天一个疗程。以取吴茱萸温中焦而散寒,达到降逆而止呕。

②治疗头痛、胁痛、践痛:吴茱萸可温肝胃而止痛,其头痛的部位多在巅项或痛连两胁,而没有表证者。用吴茱萸,主要利用其温肝开郁,暖胃化滞,善解肝经之寒郁,故有行气止痛之功。用于治疗胁痛、疝气痛而偏寒者,或以干呕、吐涎沫为主的神经性头痛有效。

③治疗排尿性量厥:排尿性晕厥系发作于排尿过程中或排尿末时突然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为主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厥证。“厥者,逆也。”《本草衍义》称吴荣黄下气最速。故用吴茱萸6g单味煎服,调理气机,使阴阳顺接,厥证自愈。

④治疗重症失眠症:吴茱萸用于以夜不能眠,伴有头痛、干呕、头顶有凉风感,手足寒、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或细涩为最佳。

⑤治疗脑动脉硬化伴高血压病:现代研究,吴茱萸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具有双相调节作用。故对于脑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人以表现肝胃虚寒或肝脾阴寒者疗效最佳。

⑥治疗泄海:用吴茱萸20g单味煎剂治疗泄泻,效果俱佳。因吴茱萸有温胃散寒,疏肝燥脾,暖肾止痛之功,“吴茱萸能暖膀胱,水道既清,大肠自固,他药虽热不能分清浊。”故非虚寒性泄泻不可用之。

①治疗崩中、不孕:妇女因冲任虚寒,致崩漏而表现月经过多,胞宫清冷,难以受孕。用吴茱萸为主的温经汤能温经摄血,治疗虚寒性血崩,又有暖胞宫使之受孕,在每次经期初见时开始服用,每日1剂,服至经期结束。每月的经期服药为一疗程,连用3~4个疗程,易收效。

(2)外用

①治疗癫痫:本品生用,研细加冰片少许,取生面粉适量,用凡士林调成膏状,涂于穴位上覆盖纱布块,隔日1次,穴位选用神阙穴、涌泉穴。

②治疗高血压病:用吴茱萸60g研末,用米醋、鸡蛋调糊,每晚睡前贴敷双侧涌泉穴,次晨取下,每晚复行。或用吴茱萸粉贴敷神阙穴,均能达到降压作用。取其引气下行,盖气降火亦降,火降气降,与肾相交,阴阳得以平和,血压自降。

③治疗性前列腺炎:吴茱萸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采用吴茱萸60g研末,用酒、醋各半调或糊状,外敷于中极、会阴二穴,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另配吴茱萸单味煎剂咽服,效果满意。临床体会,吴茱萸具有改善循环、抗缺氧、解聚、纤溶作用,是治疗前列腺炎的良药。

④治疗阳痿、早泄:用吴茱萸研末外敷神阙穴,治疗阳痿、早泄,取得疗效。治阳痿,用吴茱萸、白胡椒等份为末,取适量,用唾液调成糊状每晚睡前敷于神阙穴,晨起取之。7~10天为一疗程。治早泄,用吴茱萸、五倍子等份为末,取适量用醋调成糊状,睡前敷于神阙穴,晨起去掉,每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

⑤治疗口疮、阴囊湿疹:治疗小儿口疮,用吴茱萸10g配以清半夏,研末用蛋清调成糊状外敷于足心,男左女右,用纱布包好,睡前外敷,展起取下。治疗阴囊湿疹,用吴茱萸30g,配以乌贼骨20g,雄黄6g共为细末备用,渗出液多者撒干粉,无渗出液者用蓖麻油调之每日3次,上药后用纱布包好。治疗期间禁食鱼腥、辛辣食物。

⑥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用吴茱萸10g研末,淡盐水调成糊状,敷于脐部,12小时更换1次,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疗效显著。①治疗儿科各种疾病:用吴茱萸能上病下治引火下行,能使邪热去,气血降。故用吴茱萸粉2g用醋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晚贴晨取。可治小儿咽炎、多发性麦粒肿;贴敷于脐部可治疗小儿泄泻。[河北中医,1996,(2):32]

7.本方去大枣,加前胡、枳实、鳖甲、桔梗、焦槟榔,治寒饮咳,慢性支气管炎等;若将方中前胡换为柴胡,则又治“肝寒犯胃”之胃脘痛,呕吐酸冷水,溃疡病及慢性胃炎等,名延年半夏汤。[千金方]

8.本方加附子,治寒疝腰痛,牵引睾丸,尺脉沉迟,名吴茱萸加附子汤。[医方集解]

9.治心痛。即本方,名人参汤。[圣济总录]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吴茱萸汤治疗中风后顽固

中草药2021-05-02
吴茱萸汤治疗中风后顽固呕吐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加味吴茱萸汤2治疗头痛

中草药2021-04-28
加味吴茱萸汤2治疗头痛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加味吴茱萸汤1治疗头痛

中草药2021-04-28
加味吴茱萸汤1治疗头痛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吴茱萸汤合厚朴三物汤化

中草药2021-04-12
吴茱萸汤合厚朴三物汤化裁治疗消化性溃疡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吴茱萸汤加减治疗糖尿病

中草药2021-04-07
吴茱萸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配方、医案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枕头功效与作用及制作方法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化不良医案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配方组成、临床应用禁忌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葚与什么搭配一起泡茶喝好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

中草药2019-08-30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外敷的作用功效与用量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