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母丸
一、古方简介
【来源】《普济本事方》。
【组成】珍珠母22.5g,当归45g,熟地45g,人参30g,酸枣仁30g,柏子仁30g,犀角15g,茯神15g,沉香15g,龙齿15g。
【功用】镇心安神,平肝潜阳,滋阴养血。
【主治】阳亢血虚不足之神志不宁证。入夜少寐,时而惊悸,头目眩晕,脉细弦。
二、临床新用
内科疾病
老年性痴呆
【案例】某女,83岁,于1997年10月12日就诊。患者早年生活经历曲折,近年来健忘严重,表情淡漠,举止失常,呆滞寡言,时而自吟,时而自笑,询其病史,矢口否认,语无伦次。舌质淡,苔薄,脉沉细。神经内科诊为老年性痴呆,辨证属心肾亏虚,神明无主。处方:熟地黄、山药、白茯苓、桑椹、当归、酸枣仁、川芎、生龙齿各15g,肉苁蓉20g,人参、炙甘草各10g,百合30g,核桃仁12g。
二诊:服10剂后,诸症减轻,但仍呆痴。继服1个月,症状基本消失,仍健忘,去龙齿、山药,加丹参30g、水蛭10g,改汤为丸。服至1年,病人健康如常人[杨学峰,韩兵,李秋荐.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体会.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3):15]。
【按语】本证多见于60岁以上老人,记忆力、理解力逐渐下降,表现为呆滞如痴,静默寡言,时清时昧,甚则精神恍惚,喃喃独语,语无伦次,或时哭时笑,不能自制。多为年高体衰,肾精衰枯,精亏血少,脑海空虚,神明无主所致;或日久操劳,心血暗耗,血虚阳浮;或肾阴亏虚,不济心阴,水火不济,心肾不交,心气浮越,神明不敛,呆病遂生。此为痴呆之虚证,治宜补肾益精、养心安神,多用珍珠母丸化裁:珍珠母、当归、熟地黄、人参、山药、白茯苓、肉苁蓉、桑椹、核桃仁、龙齿等。若口干、舌红者,加玄参、麦冬;惊悸不安,神识无主者,加百合、远志;头晕头痛者,加白蒺藜、菊花;眩晕肢麻者,加石决明、钩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