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方解:本方于桂枝去芍药汤加附子,故治太阳病桂枝去芍药汤证而陷于表阴证少阴病者。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复发汗、复下、复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解析:太阳病已迁延八九天,其人不呕,说明未传少阳;大便正常,说明未传阳明。只是一天二三次发寒热,尤其热多寒少,好像似疟疾,但脉微缓,这是邪衰正复之象,故可以判断“为欲愈也”。太阳病八九天,虽然不见少阳和阳明证,若脉但微,无热而恶寒者,这是表里俱虚,已陷于阴证,就应该依治阴证的方法,随证治之,不可复发汗、复下、复吐也。
如果是如疟状的欲愈证,而面色反有热色者,这是阳气怫郁在表,表未欲解的象征。则由于不得小汗出,故身必痒,宜与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
按:恶寒是太阳病的重要指征。邪之轻重,往往可验之于恶寒的多少。又时发热汗出者,为桂枝汤证,今虽时发热,但身痒而不得小汗出,又有麻黄汤证,故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