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中医养生/中草药/文章正文

津液在《伤寒论》的辨证关系

浏览: 发布时间:2020-05-18 21:40:13

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在正常情况下,它可以温润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在异常情况下,脏腑功能减退时,它可以导致人体疾病的形成。本文就津液在《伤寒论》中的几点论述作以浮浅的粗谈。

1.脏腑辨证,重在津液

仲景在脏腑辨证上,十分注意津液的存亡化燥与寒湿阻滞,在《伤寒论》218条,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鞭,鞭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此条由于里热亢盛,迫使津液外出,汗多津亏,导致胃阴不足,故见大便鞭。

《伤寒论》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鞭。太阴与阳明同居中焦,互为表里,有受纳腐熟水谷运化升清降浊之功能。在脾胃素虚中阳不振的情况下,不能运化水湿,水湿是津液之余,脾失健运,津液所聚,脾气不升,寒湿下注,故见下利,胃气上逆,则见呕吐。下利与呕吐,均有水湿所和脾胃功能减退所造成,两者互为因果。

2.疾病转归,辨在津液

10.png

《伤寒论》中津液辨证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辨证疾病的寒热表里虚实。《决气篇》津脱者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天,脑髓消,胫酸,耳鸣。《伤寒论》第六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鼻鼾,语言难出。若背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口,再逆促命期。本条指出温病的主证及误治的变证。其主要证候是邪热郁内,津伤而渴。由于邪热于内,蒸蒸于外,津液外泄,故见汗出。

在此同时,反用火攻,耗伤体内阴液,使津液枯竭,故见小便不利。如97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它充分说明以发热汗出来阐明荣弱卫强的机理。并在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本属外感风寒在表,与麻黄汤同,但此证重在汗出,汗不出者,可用麻黄汤。汗出者可用桂枝汤。根据桂枝汤的主证是重在汗出。可见仲景之祖对津液的辨证是多么重视。

《伤寒论》187条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此条是阳明里热实证的外在表现。

共有四个证状,其中就有汗出一证。此条说明阳明病里热炽盛,蒸腾迫律外泄,故见汗出。并在193条又指出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识然微汗出也。本条说明汗虽然微,但却连续不断之意,这是阳明化燥,里热炽盛,迫使津液外出的证候。仲景通过汗出来阐明疾病的机理。

3.治疗疾病,审其津液

仲景在诊断疾病及治疗疾病中对津液的存亡是非常重视的。如《伤寒论》255条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由于里热炽盛,津液欲竭,所以要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阳,以祛邪气,津液自生。

在175条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与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本条分为两段来解释,第一段发热无汗是说明表证在,不能用白虎汤,第二段若渴欲饮水无表证,这说明邪已转入阳明胃经,化燥伤津,饮水自救,故大渴饮引,故用白虎加人参汤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来保津治疗,使正气恢复,邪气祛除,才能达到治愈目的。

总之在《伤寒论》里不管是三阳经及三阴经津液来辨别疾病,其目的是使津液得到相对的平衡,以调节正常生命活动。

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来源于脾胃化生水谷精微,所以仲景在《伤寒论》总是以津液来辨证疾病的本质及转化(河南南召县皇后乡凉水泉村卫生所张玉杰)

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

中草药2017-11-25
桑叶可以做枕头吗?桑叶枕头功效与作用及制作方法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

中草药2019-08-09
王怀义枳实消痞丸治疗消化不良医案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

中草药2019-03-18
交泰丸的作用与功效主治、配方组成、临床应用禁忌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

中草药2019-03-19
桑葚泡茶的功效与作用_桑葚与什么搭配一起泡茶喝好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

中草药2019-08-30
刺蒺藜能外用吗?刺蒺藜外敷的作用功效与用量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