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刺温,辛散能通,溃痈消肿,
疮毒常用,祛风杀虫,治癣麻风。
(一)传统用法
皂角刺性温,味辛,入肝经。功效为消肿溃痈,祛风杀虫,托毒排脓,活血消痈。
本品辛散温通,常用于消肿溃痈,托毒排脓,外用又能祛风杀虫。
1.痈疽肿毒常与穿山甲、紫花地丁等药同用,脓未成能散,已成易溃,溃后则不宜用。
2.麻风、皮癣配大枫子油,可治麻风;若与醋脓煎,可外涂皮癣。

(二)用量标准
煎服3~10克。
(三)使用注意
孕妇忌用。
(四)名医绝招
蔡小荪(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皂角刺配伍其他药,治疗妇科病疗效显著。
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以皂角刺12克,配伍化瘀散结之品。
治经前乳房胀痛,乳癖,以皂角刺20克,配伍穿山甲、鳖甲、丝瓜络各10克。
治输卵管炎,输卵管欠畅、阻塞,以皂角刺15克,配王不留行9克,地龙6克,月季花、降香片各5克,治生殖道结核,以皂角刺配丹参、百部、夏枯草各12克,山海螺、功劳叶各15克,鱼腥草10克,怀牛膝、生地黄、路路通各9克。姜兆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主任医师)皂角刺为外科良药,乳痈之要药,具有通经下乳,消肿止痛,软坚散结,排毒透脓的作用,效果显著。但用之不当,也可使病情恶化。
治疮疡脓成未破者,以皂角刺12克,配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黄芪15~30克,当归10~15克,川芎6克,白芷、天花粉各10克。
治疮疡肿块明显,皮色不红,属气血凝滞或轻度发热,以皂角刺配赤芍、乳香、没药、川贝母、陈皮各10克,当归10~15克,金银花30克。
治疮疡溃后,正虚不能托毒外出者,以皂角刺配当归各12克,生黄芪、党参、金银花各15~30克,川芎、白术、白芷各10克,甘草6克。
治颈淋巴结核(结节型),以皂角刺配夏枯草各12克,僵蚕、全蝎各10克,蜈蚣2条,猫爪草30克。
治甲状腺肿瘤、乳腺增生病,以皂角刺配夏枯草各12克,三棱、莪术、川贝母各10克,昆布21克,海藻15克,生牡蛎20克。
姜树荆(西安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疮疡已成未溃、静脉炎出现结节时,必定使用皂角刺。
治疮疡已成未溃,以皂角刺30克,配穿山甲、川芎、当归各10克,黄芪20克。
治血栓性静脉炎属湿热证,以皂角刺20克,配土茯苓60克,赤芍、茵陈蒿各30克,穿山甲、川芎、当归、金银花、丹参各10克。









